许昌恒生制药厂在业内颇有名气,但与许昌人日常生活交集不多。位于建安区张潘镇精细化工业园区这座药厂,主业生产原料药,是和化学打交道的。 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居然会来到这里访古探幽。 蚩中山在介绍他的匾额收藏 走入制药厂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院落周边摆列的一个个石磨、石槽,还有几十年前家家户户离不了的粗瓷大缸,品类齐全。 这些粗重的物件,谈不上贵重,但曾经须臾不离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的存在,使这个这个工业化院落弥漫着乡情。 一幢侧楼的二层,被辟为开阔的展室,陈列着董事长蚩中山先生的匾额特藏。 蚩中山有收藏之好,年以来,他将古代匾额作为主题着意搜求,积存明代以来匾额近二百块,蔚成规模。遂将其一排排、一层层架放于此,不时有文史爱好者前来参观。 在古代,诗书之家有逢喜送匾的习俗。家中凡遇到新婚、祝寿、升官、中举等大事,亲友们便会送上精心制作、题写有吉祥语的匾额助兴。 也有官方赐匾,作为地方政府甚至朝廷特别的恩宠或嘉奖。 一块块匾额,记载一份份曾经的荣光。历经岁月侵染,虽有些斑驳,雍容华贵的气息还是难以掩藏。讲究的言语文辞,丰富的题名信息,各异的装潢形式……踱步其间细细观赏,一时有目不暇接之感。 据介绍,这些匾额多来自许昌周边,为研究许昌一带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家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地方志中的知州、知县,才子、名流,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姓名,次第在眼前呈现。 透过上面的书迹,仿佛可以窥测一个个古人的性情。 目睹一块块匾额,也可以想见,当年匾额高高挂起的那一刻,该是多么欢庆、多么郑重的场面! 展室一隅 蚩中山第一次收藏匾额,是在年。 当时,他在五洲茶城看到一批木制的小方桌,想买回来放在食堂使用。无意间看到了两块乾隆年间的老匾,一块来自禹州市,一块来自建安区,就买了回来。 他说:“真是意外收获!这些历经几百年的东西,记录着我们的历史文化,不比十万八万的工艺品更有价值吗?” 蚩中山了解到,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匾额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完好地留存下来。有些会被改作床板、案板截头断尾,有一些甚至会被当作木柴烧掉。 留存一块匾额,就是抢救一份文化,唤醒一段历史!从此,只要见到牌匾,不管保存状况如何,只要条件合适,蚩中山都会设法加以收藏。 处处留心,皆有收获。有一次,在临颍县北街一个居民家,他看到一块已经破碎的牌匾,便花五百块钱买了回来。 “也是乾隆年间的,遗憾的是上面的字迹被砍掉了一部分。”他说:“像这样的古物,如果不保护起来,就再也见不到了。” 还有一次,他在湖南遇到一块匾,金丝楠木材质。对方急着出手,只花了一万多元多元就收了过来。论材质,这应该是他的匾额收藏中最为贵重的了。 许昌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李广新现场指导 对蚩中山来说,收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储值谋利,而是为了学习、研究,丰富自我。 如何进一步丰富收藏,如何对这些藏品进行研究保护,是他当前最为挂念的事件。 经多方征求专家意见,蚩中山决定将牌匾收藏加以整理出版,公诸于世。 他还有一个心愿:扩建展览空间,申报专题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各界共享。 #许昌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