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忘不了的家乡味 什么是家乡味?就是从小吃到大,让身处外地的你魂牵梦绕的那一道菜。“菜”是统称,也可能是个汤,是个饼或是碗面,但它确实是你回到家,吃不到必不罢休的存在。 这是每一个在外游子都不陌生的一道菜,虽然每个人的“家乡味”都不尽相同,但都值得让人揣在心底,久久珍藏。对禹州人而言,大名鼎鼎的禹州“十三碗”可能就是那道家乡菜。 NO.2凡美食必有故事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钧瓷、夏史、中药是禹州的三大“法宝”,禹州也称“三都”,是河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淳朴的民风、丰腴的出产,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餐饮文化。 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起源于禹州市西部山区,是禹州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相传,十三碗还曾得到过明嘉靖皇帝的品尝和盛赞。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八年,暨公元年“嘉靖帝謁显陵,次钧州(今禹州),望于中岳。” 这句话大意是说嘉靖皇帝前去拜谒显陵,暂住禹州,在此地眺望过中岳。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因为明朝十三陵都建在北京燕郊,明朝定都也在北京,嘉靖皇帝祭祖还用出京么?那么难道是史书有误? 编者也很疑惑,于是特意去查了下。原来,嘉靖皇帝是明代开国后的第十二帝。明朝从年太祖朱元璋开国,传至武宗朱厚燳,无子,按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嘱,传位给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咱们故事主角嘉靖皇帝。 正是因为朱厚熜是“兄终弟及”,不是封建宗法制度那种常规的“父死子继”嫡传皇帝,总是一块心病。所以从登基那一天起就想“自立统嗣体系”。他父亲本没有当过皇帝,嘉靖不顾朝臣反对,强行追尊他的生父朱祐杬为“献皇帝”。把献王的“坟”也改成“陵”,又把“献”改成“显”,不叫“献陵”而叫“显陵“。 “显陵”在湖北省境内,故而嘉靖皇帝出京拜谒先父才会路过禹州。解决了这个小疑问,让我们继续十三碗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皇帝祭拜先皇是有一套复杂流程的,就连路上都不宜太奢侈、太讲排场。当嘉靖皇帝舟车劳顿不远千里到了禹州暂停休息了几天,赏玩过钧瓷,凭吊过大禹之后,兴致很高,胃口颇好。随行总管不敢怠慢,本想交代御厨庖制些山珍野味敬献皇上。不想嘉靖皇帝却交代“不宜铺张”,这下犯了难,既要满足皇帝的胃口,又不能铺张该如何是好? 这时有本地地方官进言,说在禹州有一种唤作“十三碗”的宴席,吃过的都说好。大内总管于是立刻召集乡厨,将禹州民间操办喜事的特色菜“十三碗”精心烹制后,献于皇上,嘉靖皇帝品后十分满意,赞不绝口。此后,“十三碗”的美名渐渐传颂开来,这桌地方名宴,也因此流传至今。 NO.3地道宴席禹州味道十三碗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食材皆是来自禹州本土的普通食材,绝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主料为猪肉、豆腐,辅料是焖子、粉条等。 “13”这个数字据说蕴含“一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娶亲嫁女还是生孩子,大家都希望新人或孩子一生平安、幸福。还有种说法是每年十二个月加上一个闰月恰好十三,寓意全年幸福美满、五谷丰登。 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禹州有句口头禅叫: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大肉皮”。由于“鸡”、“鱼”蕴含着“吉祥”、“有余”的含意,因此,农家“盛宴”是以鸡鱼为标志的。而早年,鸡、鱼并不丰足,乡厨便巧生智慧,借猪排里脊,取其谐音以“脊”代鸡,制成头碗“鸡”。二碗鱼也是假鱼,乡厨用豆腐掺玉米面做成小鱼形状,再细加制作,虽非真鱼却味道鲜美。三碗上的“大肉皮”是取上好的猪前肘,煮六成熟、切块、过油、焖子打底上笼蒸制后冲汤而成。 四碗蒜菜,这才算是正式菜,乡间习俗上蒜菜的时候,主事者吆喝一声,“上馍啦”,照客者就每人提一竹篮馒头,挨桌分送。五碗甜米,由习俗,随带一碗清水,是让涮勺子的,防止串味,有人不懂会舀着喝,也曾闹出过不少笑话。六碗小酥肉,选上好前腿肉,裹上正宗的红薯淀粉,入口香酥嫩滑。七碗金边豆腐,豆腐花样繁多,但禹州人最爱吃的还是这碗金边豆腐。八碗春卷,和平时见到的炸春卷不一样,这种是豆腐皮里面裹肉馅,咬一口鲜香四溢,停不下来。 九碗豆腐条,酸辣爽口。十碗条子肉,五花肉煮半熟,切片上笼蒸,肥而不腻,美容养颜。十一碗山楂汤,说起山楂汤,禹州人一定会想起的同样口味的银梅可乐,单是想到就让人口齿生津。十二碗丸子汤,寓意“完了”,到这基本上宴席上菜结束。但为了表示礼到,还再加上下面一道汤。 十三碗鸡蛋汤,寓意圆圆美美。不过咱们禹州人都开玩笑都叫这个汤——“滚蛋汤”,意思吃“丸”,“滚蛋”。 NO.4乡情乡意浓粗茶淡饭香隐藏在市井百态里的民间风味,迸发出手艺人的“食”俗智慧。一桌风味成就无数个故事,一段历史照亮了这桌风味的时间“旅途”,体现了华夏饮食文化朴实无华的一面。 传统的禹州十三碗源自民间,饱含民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亲朋邻里间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充分体现了中原饮食文化质朴的独特魅力。十三碗看似平常,实则蕴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正所谓“乡情乡意浓,粗茶淡饭香”。禹州十三碗,品尝的是菜肴,让人感受到的却是古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情。 数百年古法传承,保留了古朴独特的味道,禹州人很熟悉亲切,故乡的味道——禹州十三碗。岁月可以使我们老去,却不能让我们忘掉记忆深处的家乡味。如果有舌尖上河南的话,相信其中有一期肯定是在家乡禹州品尝这一桌美味,最后喝完“滚蛋汤”相互祝福、回首告别。 来源:艺术与非物质遗产科 文字来源:住在大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