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7/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地理位置

建设中河南禹州颍河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禹州市全境。

禹州市地理位置在东经°0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总面积平方千米。东接许昌市建安区、长葛市,北靠新郑市、新密市,西北邻登封市,西及南部连汝州市、郏县、襄城县。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

历史上,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国“五大名瓷”之钧瓷的唯一产地,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百强。禹州市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年、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年11月荣膺“中国中原瓷都”称号。年10月,禹州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气象气候

禹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历年年平均无霜期天,无霜冻日天,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3.0摄氏度—16.0摄氏度之间,历史最低气温-13.6摄氏度,历史最高气温42.9摄氏度;全年日照时数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4%,全年太阳总辐射可达.52千卡/厘米,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57千卡/厘米,地面平均温度17.2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年积温.4摄氏度,10摄氏度以上年积温.2摄氏度,历年年平均风速2.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历年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水蒸发量.4毫米,最大降水量.5毫米,最小降水量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6.6%。

地形地貌

湿地公园所在的禹州市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横贯西北、东南的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南(箕山)两大山系,环抱颍川平原。

禹州市处于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的交接部位,北部、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由西部的最高点(西大洪寨山).6米,降到东南部的最低点(范坡乡新前一带)92.3米。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其中平原.74平方千米,占40.8%;岗地.55平方千米,占30.6%;丘陵.32平方千米,占14.7%,山地.39平方千米,占13.9%。其中水域4.5平方千米。

山地主要分布在禹境北部、西部及西南,海拔在米以上,属伏牛山余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峰座,自西南沿顺时针方向至东北绕着颍川平原,以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南(箕山)两大山系。

具茨山系自苌庄乡北部的荟萃山起首,蜿蜒东南,在浅井乡的北大鸿寨山分为两支;一支经无梁镇,延续出禹,在新郑、长葛两市交界消失;一支经无梁镇南部、朱阁乡、郭连乡入建安区(原许昌县)。具茨山系海拔米以上,最高点海拔.8米。山峰有:荟萃山、寨山、函岭山、观北岭、青龙山、耧铧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山体由下元古界的千枚岩、片岩、石英岩构成,局部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山势陡峻,一般坡度大于35度,局部地段近于直立。山坡黄土覆盖由几米到十几米、造林条件好。

箕山山系自方山镇的五旗山起首,经方山镇、鸠山乡、磨街乡、文殊镇、神垕镇、鸿畅镇、张得乡,绵延起伏,在梁北镇的柏山消失。箕山山系高度在米以上的山峰有:太平寨山、大石坡寨山、坷垃垛山、大洪寨山、海眼寺嘴、沙古堆、磨盘山、鸠山、金山岭、银铜山、凤阳山、牛头山、大刘山等。山体由寒武系、奥陶系灰岩构成,局部地方为震旦系石英岩、千枚岩、片岩。山势陡峻,坡度一般在25度左右,局部大于45度,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石芽、溶沟、溶洞到处可见。

丘陵分布在山地的东部和南部。西南部丘陵包括白塔山、三峰山、角子山到鸿畅、文殊两镇一带的地区,由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砂岩、砂页岩构成。东南坡较缓、西北坡较陡。除丘陵顶部有基岩出露外,均有黄土、红土和类黄土覆盖,土层较厚,大部分已垦为农田,但有水土流失现象。北部丘陵位于北部山区的南侧,即玩花台、大木厂一线以南的地区,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的石炭系、二叠系砂岩、页岩组成。土层较薄,丘陵间谷地的“堰滩地”面积大,为北部丘陵的高产地块。

岗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和中部平原之间,北部岗地分布比较零散,在无梁与古城镇之间和浅井、苌庄乡的南部及朱阁乡大部地区。岗坡一般为3度—5度,有的在2度以下。土地瘠薄,缺水干旱,南部岗地分布在方岗、文殊、张得、小吕、范坡等乡镇;东部岗地分布在褚河、郭连乡之间。

平原分布于古城、郭连、褚河、小吕、顺店、火龙、梁北、城市郊区一带,系清潩河、颍河、吕梁江冲积而成,坡降5%左右,地势平坦,微地貌有倾斜平地、古河道、冲蚀洼地和孤立岗地。地表为洪积物、冲积物覆盖,低洼区汛期易发生水灾。

湿地公园从西北至东南穿越禹州市,处在河谷冲击平原一带。

工程地质

禹州属中期淮地台嵩箕台隆和华北凹陷两个二极构造单位,北部及西部为嵩箕台隆,东部为华北凹陷。有白沙、禹州城向斜,荟萃山、风后岭背斜,以及角子山背斜,构造呈近东西走向。境内沉积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三系第四层。

禹境在太古代、元古代时期,地壳活动频繁,嵩阳活动使太古界地层变质,形成变质岩。无梁、浅井北部的各种片岩、矽质条带状岩即是此次运动形成。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先后多次遭受海浸,沉积了震旦纪的石英岩、寒武纪的鲕状灰岩和奥陶纪的白云质灰岩。海水退后,气候湿热,植物繁茂,地壳处于震荡性下降,枯枝落叶,泥沙岩屑持续堆积,一直延续到二叠纪结束,形成了石炭、二叠系煤层。随着气候转为干旱炎热,开始沉积三叠纪紫红色砂岩。第三纪下部沉积各有砖红砂砾岩、泥质灰岩,上部沉积了杂色钙质胶结的砂砾岩、泥灰岩。第三纪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覆盖,仅有少数地点出露。第四系分布于河川谷地,为洪积冲积的砂质泥质堆积物。

禹州市土壤类型主要是沙壤土、两合土、壤土、褐土、棕壤土,还有小面积潮土、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有机质0.%—2.%,富钾缺磷。海拔米以上的山坡上部,降水量多,气温低,淋溶作用强,多为棕壤分布,无石灰性反映,PH值6.5,土层厚度25厘米—厘米之间。山地褐土分布在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土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中薄层居多,山坡下部由于上部碳酸钙向下淋溶而聚积,土壤有较强的石灰性反映,海拔米以下的土壤呈中性偏碱。

水资源

禹州市境内境内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07亿立方米,中部冲积平原为富水区(湿地公园所在区域),西部低山、丘陵、岗地为贫水区,总体分布很不平衡。湿地公园所在的禹州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主要行洪沟河31条,承担着辖区各乡(镇、办)的行洪除涝任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15条,河流总长约.2千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千米的有颍河,境内河长约59.5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兰河、肖河、吕梁江、石梁河等4条河流,累计境内河长约71.0千米;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小泥河、高底河、红河、白水河、扒村河、书堂河、龙潭河、潘家河、涌泉河、小青河等10条河流,河道总长约.7千米。50千米以下的沟河有16条,它们是:磨河、犊水沟、尚沟河、水磨河、秦北沟、梁北沟、禁沟、石柱河、鸿畅石板河、苌庄石板河、马沟河、吓水河、柳河沟、吴河、和山房沟、花园河。

禹州全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35座和颍河城区段3座橡胶坝。包括1座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2座小I型水库和21座小II型水库,颍河北关、寨子、阁街橡胶坝。分布在14个乡镇13条主要行洪河道:花石镇颍河的白沙水库,钧台办颍河的北关橡胶坝,颍川办颍河的寨子橡胶坝,褚河镇颍河的阁街橡胶坝,方山镇涌泉河的纸坊水库,方山镇潘家河的杏山坡水库,浅井镇的扒村河的张垌水库、龙头水库、龙尾水库和书堂河的大石庄水库、石棚沟水库、黄土岭水库及马沟河的逍遥观水库(属龙潭河支流),苌庄乡磨河的红石岩水库、烈疆坡水库、磨河水库和石板河的闯王峡水库以及龙潭河的龙佛寺水库、牛头水库、共青泉水库,鸿畅镇兰河的涧头河水库、柏桥水库,无梁镇石梁河的回龙池水库、月湾水库、曹楼水库,鸠山镇涌泉河的石门水库、黑龙潭水库和吴河的吴河水库、大泉水库以及石柱河的西学水库,朱阁镇扒村河的郑湾水库和犊水沟的大陈水库、犊水沟水库以及吓水河的吓水河水库,方岗镇兰河的东炉水库,文殊镇兰河的南河水库,神垕镇肖河的明山湖水库。

湿地公园依托的颍河横贯禹州市境,颍河古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颖河。颍河属淮河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关(颖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千米。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与洪汝河、谷河、润河地区接壤,东北与涡河、西淝河水系相邻。

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全流域总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淮河流域总面积18.1%。在河南省内有平方千米,其中山区为平方千米,丘陵为平方千米,平原为00平方千米。以颍河源为上游,颍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安徽境内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河南省境内,河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境内登封县嵩山,流经禹州市、襄城县、建安区(原许昌县)、临颍县、西华县及周口市,至沙河汇入处全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在周口市纳沙河及贾鲁河后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

矿藏资源

禹州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铝矾土、铁、陶瓷土、石灰石、硫磺等。

煤:据0年勘察结果,禹州市境内煤田总储量为96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8.2%。禹境四周均有煤田分布,具体可分为7个区域:梁北区;三峰山—大刘山区;弥陀寺区;方山区;张堂区;扒村—玩花台区;褚河—许昌灵井区。可供建井的井田15处,已利用(生产井和在建井)13处。禹州煤系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群、二叠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煤系总厚米,自上而下共分9个煤组,一般含煤27层,最多达89层,煤层总厚度15米左右。

铝矾土:铝矾叠土在禹州市境内分布较广,蕴藏量约2亿吨,已查明有0万吨,为禹境主要矿产之一。主要分布于方山、苌庄、磨街、鸿畅、浅井、文殊、鸠山、神垕等地,有3个中型矿床和7个小型矿点,其他山区也有少量分布。禹境产的铝矾土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

铁矿:赤铁矿,从矿种分布地区和含量上看,山西式赤铁矿主要分布在方山、玩花台、扒村、朱屯、北沟至清岗涧一带。登封式假象赤铁矿主要分布在圪垃垛山、乱石山、马鞍驮山、红石峪、牛山、兰花山等地。层岭式赤铁矿主要分布在五旗山、方山、大涧、祖师庙、大小楼山等地。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扒村、摘星楼山、鹁鸽崖山一带。烧铁矿,主要分布在圪垃垛山、马鞍驮山一带。陶瓷土,主要分布于神垕、浅井、扒村、方山、文殊、磨街、鸿畅一带。因境内陶瓷土储量丰实,形成了神垕、城区、扒村、方山四大陶瓷生产基地。

石灰岩:石灰岩遍布禹境大部山岭、可作刻碑等石料,也可烧制成石灰、水泥。其开采加工多集中在禹州城北部的无梁、浅井一带。诸侯山、老龙山为最。

砚石:矿床在浅井乡扒村北的大礴山。

花石:俗称“五彩石”、“娘娘石”、“面疙瘩石”。分布在浅井乡的艾鹤坪山北,光滑如玉,水浸后五彩缤纷,大如鸽卵,小如珍珠。

耐火石:主要分布在苌庄、浅井、花石一带。

其他矿藏硫磺矿、磷矿、铜矿等。

来源:河南禹州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编辑:马阳校对:孙小华

责编:董州旭终审:王晋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