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世纪初期,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中国文化西来说”,说中国人是埃及人的后裔,还有学者称中国文化来自巴比伦。当时,我国考古技术落后,没法证实夏朝和之前中国历史的存在,而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发掘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这些遗迹,早于中国有考古实物证据的历史几千年,西方学者们就断言,中国文化来自西方。这个消息听起来真是骇人听闻,不过现在不用怕了,我们禹州人可以很自豪地拿出我的棒棒和板板,对这种不靠谱的邪说,给予有力地还击!!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武器呢??请听小编娓娓道来…-全文共个字,阅读时间大约2~5分钟-01中国文化来自西方?清末,我们中国在考古学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夏代之前,距现在五千年、四千多年之前,中国究竟是什么情况,文化是什么情况,当时是知之甚少,也没法从考古学给予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学者就武断地认定中国的文化来源西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考古工作也有一定的成果。年,在新郑市裴李岗村发现的一个石磨盘,给中国考古界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经过多方面鉴定,该石磨盘为新时期初期的文物,距今约年。这一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同时,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荒谬观点,将中华农业文明前推到公元前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的有力证据。因这一处遗迹在裴李岗村发现,所以被称为裴李岗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禹州褚河镇吴湾村也发现一件石磨盘,这件石磨盘形状、大小和裴李岗村发现的石磨盘十分类似,会不会是裴李岗文化同一时期的文物呢?禹州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在同一时期会不会也有人类生存呢?他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02禹州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年的一天,禹县文管所所长教之忠骑着自行车,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他要去的地方是位于颍河岸边的褚河镇吴湾村,前不久,他和几位同事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晚期的遗址——吴湾遗址,可惜没有找到太多的遗物,他这次来,是想再搜集些资料。当他走到吴湾村的一处砖厂附近时,看场子的老吴叫住了他,神秘地邀请他到屋子里看个东西。教老师一看,惊的不得了,因为老吴给他看的是一件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在当时,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在考古界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所以,教所长一眼就断定这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一件典型文物——石磨盘。在古时候,我们的祖先靠狩猎生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禹州石磨盘的发现,可以证实在禹州这一带生活的古人,已经掌握了农作物的加工方式了,生活水平有了很高的提升。03石磨盘有什么用呢?石墨盘可以把采集来的谷物,通过石磨盘、石磨棒进行碾压加工,把皮壳去掉,这说明人在饮食习惯上已经进化了,进化到知道精细地去吃了。这套石磨盘、石磨棒,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经整理、修复后,现在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展出。该石磨盘的形状像一块长石板,长53厘米,而两端呈圆弧形,一端宽22.5厘米,另一端宽23厘米。石磨盘的底部有四个圆柱状的磨盘腿,用来支撑和稳定石磨面。石磨盘是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石磨棒长38.7厘米。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起来,成为古人类用来加工稻谷的去壳工具。石磨盘发现的位置,正好在吴湾遗址附近,通过对附近地层关系的发掘和分析,确定这里是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一处遗址,这也证明,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同一时期,禹州也处在文化发展的前沿。04禹州古人怎样生活?我们可以推测,大约一万年前,中华民族在整体上还处于蛮荒历史阶段的时期,在亚洲大陆东方的嵩山东部,以河南新郑、禹州为中心的地区,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许多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在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原一带居住着一个叫黄帝的氏族。他们已不再是人们想象那样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丘岗临河处,住着温暖的茅屋。男人们耕田、打猎、捕鱼;女人们加工粮食、饲养畜禽,纺织麻布类的衣服。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简单的文化生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号式的原始文字,用以记事,将烧制的陶器工艺品摆放在案头观赏。休息时,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着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也十分准确;女人们头上插着骨笄,身上偑着骨饰和松绿石等,欢乐地跳舞,庆贺丰收或一些喜事。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裴李岗文化是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它的发现给中国的远古文明,涂抹上了一层神奇莫测的独特风采。显然,在人类文明初露曙光之际,与裴李岗同一时期的禹州人已经具有非凡的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笨拙的双手和从猿向人类过渡时期极为有限的智慧,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建立起古老的氏族村落。禹州的这些文化遗存是中原先民独自创造的伟大文明,它在中国古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在科学、农业或者是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精彩视频内容,治白癫风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