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提示:点击上方"爱手艺"↑免费订阅本刊

内容摘要作为最早提出“无形文化财”概念的国家,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作出了范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值得我们深入解析。本文从中日文化比较的视点,首先回顾中日非遗保护的背景、脉络;其次,结合传统技艺分析中日两国对非遗保护的异同;最后,尝试探讨完善中国非遗保护的可能。

一、背景、脉络

1.日本

(1)文化基础

日本历史上没有遭到外来统治,文化上坚守独自的文化基因。“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两次大变革,也是以借鉴外来文化形式、保持内在文化内核为原则。

“大化改新”主张“和魂汉才”。现存日本的唐宋文化遗风,形式上完美保存唐宋风貌,但内在的传承形态,早已经打造出另一种文化境界。比如中日饮食文化,都使用筷子碗碟,注重色、香、味、意、形等要素,日本甚至完整保留唐宋饮食的方桌单餐饮食样式。但中日饮食文化内核差异鲜明。中餐注重食材的温寒本性,药食同源,源流是“药”,讲究“补”。中餐运用丰富的烹饪技法,满足身体需求,改善体质,体现了运用自然、积极生活的民族特性。而“日本料理”几乎就是把“料”“理”一下,不主张过度的烹饪技法,日餐强调食材顺应节气的最美味的时间和鲜度,强调自然法则,反映出日本文化对自然的礼敬、顺应自然的哲学观与宗教观。再比如中日两国儒教都强调五常礼制的仁、义、礼、智、信。而日本引入中国儒教后,历了“儒佛分离”“神儒一致”,神道中的“忠”“勇”思想替代了五常礼制,新的日本神道精神内核的儒教形式诞生了。诸如此类的还有音乐、汉字、五音声阶、插花、和服等。明治维新时期同样倡导“和洋折衷”,借鉴大量西方样式,内部文化基因依旧发挥强大主导力量,促使“日式西方文化”的诞生。包括服装、饮食、住宅、阳历节庆日等,表象是西方影响,内在则是日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再创造。日本坚毅而又独立的文化基因使国民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每当遇到强大的外来文化时,都能发挥巨大的主导力量。

(2)无形文化财的确立

日本近现代社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早,从年的《古旧器物保存方》,年的文物大普查,到年的“帝室技艺员制度”,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深化。

年-年,日本第一次经历外来政治统治(美军间接统治),在巨大的政治文化危机下,日本经历痛苦的文化体系再建的过程。苦思中发现传统文化是构建民族自信、文化秩序的永固基石。在民俗学学者柳田国男引入“有形文化财”概念后,引发对“无形文化财”概念的思考。(日本文化遗产以下称“文化财”。)年《文化财保护法》正式提出“无形文化财”概念[1],确保日本文化内核文化基因的发展,保护传承工作逐渐展开。

战后日本在国际舞台受到很大局限,激发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年,韩国继日本“无形文化财”概念之后,颁布《文化财保护法》。菲律宾、泰国、美国、法国相继响应,“无形文化财”概念被广泛推广。其间日本借鉴补充欧洲“城市街区”等建筑群落宏观概念,无形文化财制度不断完善。无形文化财部长爱川纪子、日本原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等日本学者,积极推广无形文化财概念,年公约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传达成员国。

2.中国

中国开始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