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坊主人温帅) 我认识温帅之前他已经大名鼎鼎了。 朋友发给我一组钧瓷壶的照片,每个壶样式各异,釉色不同,名字也妙趣横生,什么小西施、汉瓦、井栏等等。这就是温帅工匠坊的作品。 我感到好奇,就问这个为什么叫小西施,那个为什么叫汉瓦,那个又为什么叫井栏。朋友也对我的问题感到好笑,可她也说不清,让我去问问壶的主人。 我也是个钧瓷爱好者,不客气地说,也有数年与专业人士交往的历史。在我熟知的人当中都是做比较大的器型,追求窑变和釉色。很少听说有人专一从事壶这一行当。朋友大概是笑话我的孤陋寡闻吧,说你多来几次神垕就知道了,人家做得很不错哦。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和朋友驱车前往神垕,一睹风采。 温帅住在神垕温堂村。去他们家的路曲曲折折,上坡过后要绕过一片树林子,大有隐居之感,这也充分体现出了神垕居家的特点。 温帅家的一切都体现出精巧和别致,独具匠心。一个干净整洁的院子,略施点缀,便让人耳目一新。设计精美的展厅,放置着几架柜子,每个柜子的格子里都放置一把壶,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姹紫嫣红。 言谈中,我知道温帅最初也是做比较大件的钧瓷,后来才转做壶。我把心中的疑问拿出来,问他为什么要做壶!他不仅健谈,还很渊博。 他对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深远的了解。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上色、香、味俱佳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既提高主客的地位和档次,也体现出了主客之间的友谊程度。从古至今,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陶瓷茶壶、陶瓷盖碗、陶瓷茶杯、陶瓷茶盘、陶瓷茶托、陶瓷茶洗等;主要产地是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一些地方。 各地茶具都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我们禹州是钧瓷的产地,钧瓷茶具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钧瓷和其他地方的茶具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釉色多样,窑变丰富,给人以光彩夺目,珠圆玉润之美感。 他说,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茶壶,它的做工一点也不比大件钧瓷简单。它同样需要很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技艺和复杂的工序。打个比方说,壶盖和壶口的吻合度要求就非常严格。当壶里盛满水之后,人端着壶,一个指头摁着壶盖上的气孔,必须保证不能让水从壶盖处溢出来,也不能从壶嘴倒出来。为了验证他的壶的精确度,他随便拿一个壶,盛满水,让笔者操作,果然是这样!而要完成这样一把高精端的壶所需的工艺流程很复杂和漫长,要的是功夫! 他很虚心向别人学习,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他手头放有多本有关陶瓷的书籍,经常翻阅学习。他的钧瓷壶的名字起初是沿袭景德镇等地陶瓷壶名字,后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不断创新出新的名字和造型,现在已有二十种之多。比如,“钧安”这个名字就是他的原创。还比如,他根据“鱼”的样子,创作一个钧瓷茶壶,命名为“金鱼”。这不仅是对钧瓷造型的丰富也是对钧瓷文化的奉献,让钧瓷壶文化不断提升档次和品味。 离开温帅“工匠坊”的时候,回头望一眼那个小小的院子,我忽然想起一句古诗:“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把小小的壶,容纳的是人情世故,人生百态。一把小小的壶,彰显的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友情的绵绵久远,这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想,用这句古诗来形容温帅和他壶的事业,是再恰切不过了! (袖里乾坤大,一壶容天下。) 作者简介:郑乾元,普通而普通的一介平民。一事无成,却又自负才高!让人笑话! 策划:王留庆 编审:郑乾元陈高磊本期编辑:陈高磊 摄影:刘仁杰校对:赵建徐洪涛宋起中苏庆端 弘扬传统文化,聚焦乡土文学! 如果您也感兴趣,欢迎来与我们一起写作! 喜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