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视觉禹州 柏山文峰塔位于禹州城东南的柏山上。柏山古时多柏,其塔为畅扬文风之塔,因位于柏山之顶,也有书籍称其为柏山塔。百姓也将柏山二字误读为白沙塔。 据史料载,禹州在明代人才辈出,仅姓名可考的进士就有42位。而一入清朝,禹州文风不浓,人才寥寥。尤其清康熙年间(-)61年内,未中一进士。因此,特在城东南巽方(文曲星方位)建塔以助文风。也许是巧合,塔建成后果中多名进士。 柏山文峰塔坐南朝北,下坛上塔,清乾隆15年()修成(一说重修)。文峰塔为八角形砖塔,塔高16米,共五层。每层门头上都刻有匾额,从一层到五层分别刻有:凌云耸翠、云汉昭回、光照钧台、秀耸钧天、文峰蔚起。 登上高坛,进入塔内顺时针沿塔壁与塔心室间仅容单人的64级青石台阶可登临五层塔项。站在二层以上的窗边向北眺望,禹州城尽收眼底。俯瞰四周,更是沃野千里,风光旖旎。年6月,柏山文峰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所建的方位从风水学上叫做“文昌帝君”之位,因而禹州这个地方,聚集了天地之灵气,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禹州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杰出人才:“谋圣”张良,秦大丞相吕不韦,“画圣”吴道子,御史大夫晁错,五朝元老马文升,顾命大臣褚遂良等。柏山文峰塔是禹州文脉昌盛、文运长久的标志。 光影传媒出品 商务合作: 长按或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