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庄村古村落航拍图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徐鼎烨摄 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 位置:鸠山镇政府西南5公里处 下辖自然村:和尚坟、张家庄、边家庄、柴家庄、丁家庄 概况:省定贫困村。有5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党员20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人,目前已脱贫62户人,剩余2户4人 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村委会主任:张仁月 许昌广播电视台驻该村第一书记:苏萌 我们能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禹州市脱贫攻坚红旗村和产业发展红旗村,靠的是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青山绿水,大力发展旅游等产业,让产业支撑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乡村振兴,还是要依托张家庄村现有的绿水青山,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规划,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 “变,想兑换点儿啥?” 5月8日17时50分,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42岁的村民韩变来到位于村头儿的爱心超市,刚刚拿出积分卡,爱心超市营业员张建三便笑着迎了出来。 “我得拼对拼对。”韩变走进爱心超市,一会儿便提着两个装满生活用品的塑料袋走出超市。 张建三接过韩变手中的塑料袋,认真查看后说:“得70分。” “够!”听了张建三的话,韩变掏出一把积分卡,数了7张递给张建三。 韩变的积分卡是帮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挣的。“为村里干活儿,就会被奖励积分卡。积分卡能换生活用品。” 村民韩变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卡兑换生活物资。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志鹏摄 “超市不大,却是张家庄村发展的缩影。”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说,张家庄村有5个村民小组,分布于6.7公里长的山间,有耕地亩、荒山亩。原来,该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是省定贫困村。 “张家庄村发展滞后,原因是没有把青山变成金山。”张春生说,张家庄村地处山区,生态环境好,怎样把青山变成金山,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从年起,张家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全速推进。道路、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建设等15项基础设施在两年内全部完成。 基础设施的提升,让原本藏在山中的槐花、红叶甚至甘洌的泉水,成为“金疙瘩”。 张春生和该村村委会主任张仁月、许昌广播电视台驻该村第一书记苏萌、驻村工作队队员宋朝,带着记者一行来到张家庄村的光伏扶贫产业基地、双龙泉纯净水厂。“这两个扶贫基地使村里每年稳收20多万元。” 在建有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的观景台前,苏萌指着对面山上还留有一抹抹白色的树说,每年4月中下旬,山上多亩槐花盛开。从年起,他们重点打造槐花节,首次让槐花走出了大山,实现了变现增收。 贫困户边自召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当时,他每天摘40公斤槐花,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卖给村里,每天收入元。10多天,他收入多元。槐花节期间,靠着“槐花经济”增收的贫困户,在张家庄村有20多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还建了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冷库,对槐花进行包装、储存。工人是贫困户和普通村民。 “今年,槐花的销售形势不错,建业集团、恒达集团等爱心企业争相购买。加上电商等渠道,原先准备好的冷库没派上用场,槐花早已销售一空。”苏萌一脸喜悦地说,今年他们销售了七八吨槐花。 张仁月拿出手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每年9月下旬,绿叶变红叶,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好去处。到时候,那里就是他手机上照片的样子。 “我们要打造好‘红叶经济’。”张春生说,在红叶观赏季,他们村的一个农家乐一个月能赚10多万元。 张春生说,“红叶经济”每年给全镇带来的实际收益可能超过万元。所以,张家庄村要利用青山“做文章”。“我们要利用古村落,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拉长产业链。张家庄村的青山要养游客的眼、暖游客的胃、留游客的脚。” 游客在张家庄村玩耍。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徐鼎烨摄 “有了经济基础,发展就有了‘加油机’。”张春生说,年6月,张家庄村爱心超市正式运营,村民出力可以获得积分,然后拿着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还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苏萌说,他们扩展了爱心超市的经营范围,把柴鸡蛋、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放在超市内销售。这里成为村里特色产品的展销中心。电商平台则拓宽了槐花、蜂蜜、山野菜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们现在打造了‘槐花节’‘红叶节’。下一步,让‘槐花经济’和‘红叶经济’从春秋贯通冬夏,让群众一年四季都有收益,成为我们的新目标!”张春生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怎样保护、利用绿水青山。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是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记者手记 “两山”之间天地宽 采访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时,谈及当年的张家庄村,这名当了24年村支书的张家庄村人不禁眼眶湿热:原来的张家庄村是穷乡僻壤,基础设施差,坐拥绿水青山却不知如何发展。 谈及如今的张家庄村,这名老书记立马神采奕奕:靠党的好政策,张家庄村卖槐花、卖水、“卖风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观念一变天地宽。从坐拥绿水青山不知如何发展,到现在发展壮大“槐花经济”“红叶经济”;从卖槐花、蜂蜜,到“卖风景”,张家庄村人靠的是不负青山,靠的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找到了适合本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靠山不吃山,“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靠山“吃”山,破坏环境的发展思路更要不得。张家庄村的发展实践说明,要真正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亮点,紧跟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搭乘时代发展、市场发展的快车,将绿水青山进行有效整合、转化,才能换得金山银山。 “两山”之间天地宽。张家庄村下一步要依托古村落发展特色民宿。这是从“卖风景”,转向“卖情怀”“卖乡愁”。笔者相信,他们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孙学涛王志鹏 来源:许昌晨报 期精彩回顾▼首次披露!禹州这些地方即将大变样!正在规划、新建一大批项目…已炸锅!禹州市第五实验学校招生范围划定!!因为……禹州电子警察又增新功能!小心被拍!附:36处高清监控自动抓拍点恭喜!咱禹州老乡魏建锋任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