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按:几年前,做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之后,一些朋友想很快、很直观地了解科举,我写了一本以问答形式的小书来介绍科举,一共个问题,每一问题回答的文字不超过字。今天是年立春,我想从今天开始,把这些问题发出来,供朋友们了解科举。在实施之初,察举制度确实选拔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在汉代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建元元年(前)正月,汉武帝即位。当年十月,武帝便诏举贤良之士前后有数百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时任博士的董仲舒。武帝在阅览其对策后颇为惊异和赏识,于是破例再出一道策问令其对答。在董仲舒著名的第三道对策中,为儒学振臂高呼,希望汉武帝能禁止其它学术学派,此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发端,中国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儒学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可以说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除董仲舒之外,《汉书》、《后汉书》中还记载了大量通过察举制度被选拔的人才,我们选择其中著名人物列表如下:

序号

姓名

所举科目

生平

史料

1

晁错

贤良方正

晁错(前-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文帝时,为太常掌故、太子家令。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前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晁错被处死。

《汉书·文帝纪》

《汉书》卷49《晁错传》

2

公孙弘

贤良文学

公孙弘(前-前),字季,菑川薛县人。武帝建元元年(前),以贤良征为博士。元光五年(前)再次应贤良文学,对策擢为第一。武帝时曾担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平津侯。汉武帝朝有十余位丞相,仅公孙弘一人得以善终。

《汉书》卷58《公孙弘传》

3

东方朔

贤良文学

东方朔(前-前93),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初即位,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东方朔因自荐授官。

《汉书》卷65《东方朔传》

4

孔安国

明经

孔安国(生卒年不详),字子国,西汉鲁国曲阜人,习通经学与董仲舒齐名。汉武帝拜为五经博士,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

《汉书》卷88《儒林传》

5

左雄

孝廉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今河南镇平)。安帝时,举孝廉,授冀州刺史。改革察举,左雄改制影响深远。

《后汉书》卷61《左雄传》

6

陈蕃

孝廉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少年有志气。举孝廉,授郎中。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

《后汉书》卷66《陈蕃传》

7

许慎

孝廉

许慎(约58一约),字叔重。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举孝廉,授官。著有《说文解字》十五卷,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

《后汉书》卷79下《许慎传》

8

袁术

孝廉

袁术(?-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举孝廉,授郎中。后为虎贲中郎将。

《后汉书》卷七十五《袁术传》

9

曹操

孝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20岁时举孝廉。曹操在先后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第一》

10

孙权

孝廉、茂才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15岁时,郡举孝廉,州举茂才。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年称帝。

《三国志》卷47《吴书二·吴主传二》

11

黄盖

孝廉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零陵)人。东汉末年名将。以举孝廉任官。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黄盖传》

12

华佗

孝廉

华佗(约-约)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后汉书》卷82下《方术列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