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总算抵抗住了(疫情的)第一波冲击,”刘刚长出一口气,向前来采访的第一财经记者说。

刘刚是河南省禹州市一家卫生院的坐诊医生,但一个月前,突然出现的疫情感染高峰,不仅造成其所在卫生院大量医生、护士大面积“中招”,本该用于诊疗新冠的退烧药、清热解毒药也批量缺货,这些,都给刘刚和他的同事们带去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现在药品也还是比较紧张,不过我们(卫生院)的药品已经基本能供应上了。”虽然仍不断有病人前来就诊,但刘刚却告诉记者,与前些日子门诊楼前到处都是排队的病人相比,现在的日就诊量,已经下降不少了。

在刘刚所在的这家卫生院,院长王峰说,卫生院之所以能度过最初的诊疗困难,其中一个原因,要得益于这些年一直在推进的“(县域)医共体”建设。

所谓县域医共体,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进而构建起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禹州市卫健委则向第一财经介绍称,禹州的县域医共体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牵头成立的三家医疗健康集团组成。

按照刘刚的理解,所谓的医共体,相当于一个集团公司,医院,“相当于我们的管理总部,至于我们这些卫生院,就如同集团下面的二级公司,卫生院的财政、技术由总部支持,包括药品采购,也是统一由集团总部统一采购,然后再下发到我们(卫生院)这儿。”

刘刚所在的卫生院,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当初,虽然卫生院缺医少药,但其所在的禹州市,却是国内知名的“药都”,盛产中药材,其医院,也拥有一些可用于诊疗新冠的中药配方,最终,“医共体”在解决缺医少药的过程中开始发挥作用:医院提供中药配方,再由下级卫生院的中药馆将中药材熬制成口服汤剂,分散于各地乡村的村医、家庭医生,则分别根据需求,到卫生院领取相应药剂。

“老百姓不用来回跑了,直接到当地的村卫生室就能拿到药。”刘刚说,禹州不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曾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过药品短缺问题。

禹州另一家卫生院院长黄灿,对医共体的理解却是另一番感受。这家卫生院位置偏僻,位于距离禹州市区近40公里的一片山脉中,即便是病人乘坐,从卫生院到市区也需要近一个小时。

“对于一些危重病人而言,别说一个小时,可能10分钟都是人命关天。”黄灿曾接诊的一个病人,便很不幸迎来此种遭遇,去年12月底,这名病人刚被家人送到卫生院时,已经在发高烧,呼吸已经开始不顺畅,黄灿立即通过线上的远程信息技术平台,医院取得联系,医院一方面派出,医院专家,远程指导黄灿等人在卫生院对病人进行现场诊断医疗,随后,伴随着该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救护车也赶到了卫生院,并将病人接送至禹州市的医院。

“我们这儿,山路多,救护车一来一回,最起码得两个小时,很耽误治疗。”即便已经时隔多日,但黄灿仍忍不住感慨说,当时,幸亏他们通过医共体,对接上了医院,不然,这个病人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也正是医共体之于乡村医疗的价值,刚刚过去的年12月,国家卫健委曾在一周内先后两次发出对于医联(共)体的具体指导意见。

一份是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另一份是12月11日,国家卫健委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