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钰杰)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歌声中三月三是杨柳飘飞,风筝竞天的好日子。但对于我却不同。十二年前的三月三,我永远地失去了挚爱我和我挚爱的父亲。 十二年了,还未起笔早已泪流满面…… 父亲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年六中全会刚结束,父亲就“偷偷”在家的院子里挖了个大坑,建了镇上的第一个私人小窑。这在众多人眼里是投机倒把行为!父亲和母亲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回来偷偷在家干活到深夜。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只要烧出的产品,统统抢购一空。在他们没明没夜的劳作下,我们家成了全镇的第一批万元户。 父亲是个嗜酒如命的人。父亲是政府的一个厨师,也为他嗜酒提供了好良好机会。从政府到家三千米左右的路上,父亲常常手提1.5升的茶瓶,里面装的却是,。一路走一路喝。到家叫我都是“闺——女想爸了——没有”舌头打弯不大伶俐。我每次都调皮地冲他做个鬼脸跑开。 每年爷爷周年纪念日,年幼的我跟着父亲去上坟,供桌上酒菜摆上,父亲能伸出两只手猜拳,一个代表自己,一个代表爷爷。自己输了喝,爷爷输了替喝。就这样左手右手推杯换盏,最后拉着我的手晕晕乎乎地回家。 (禹州老体育场夜景) 父亲爱喝酒的传闻很多,每每让人啼笑皆非。母亲恨透了父亲爱喝酒,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常常吵架甚至打架。我和哥哥的童年是在他们的“战争”中度过的,因此,成年后的我们俩都滴酒不沾。 父亲是个尊师重教的人。好像年左右,我们家来了一个陌生的、又好像是乞丐一样的老人。我正想给他一块烙馍打发他走,那人却开口了:“老师真没有办法了,才来找你。”原来他是父亲的老师,不知遭了什么灾难来寻学生接济。父亲让老人坐下,忙吩咐母亲做饭,转身回屋拿了什么,又出去转了一圈。“老师,这点钱你拿着先用吧。”父亲把手里的碎票票塞到老人口袋里。要知道当时父亲一个月工资也就二十块钱左右,除了家用,一个月也所剩无几。父亲握着老师颤抖的双手那一刻,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很重视对儿女们的教育。从我记事起就不只一次听见奶奶劝父亲:“别让俩孩子很上学了,把你们的钱花完了……”父亲却说:“你别管了,砸锅卖铁我都供应他们上学。人这一生最大的‘贪污’就是努力学习,学会的东西谁都拿不走。”在那个年代,在众多同伴辍学时,我和哥哥依然可以上学。 父亲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哪里有他哪里就一片笑声。父亲爱说笑话,在那个手电筒都可以称得上电器、收音机都很神秘的年代里,父亲身边总有很多喜欢听他说话的“粉丝”。 父亲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记得父亲糖尿病并发的那一年,一只眼睛看不见了,我发现后急了,责备父亲:“眼睛都看不见了也不早点说!”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孩子,多少瞎子没活一辈子,爸爸都这么多年了,而且还有另一只眼,怕啥。”后来到郏县住院,别的病房听到的都是痛苦的声音,唯独他住的病房,门外都能听到笑声一片。“这回算是床底下放风筝,起不来了……”他打着吊瓶打趣地说。 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在父亲眼里,没有困难。父亲建窑买不起砖,就挑个担子到河里捡石头。用石头和泥巴堆砌出一个窑来烧瓷器。为了经营起窑,父亲经常挑着担子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卖碗。父亲常常对家人说,只要有头脑有双手就能活出个样儿来。 父亲离世已经十二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父亲。 (禹州老体育场夜景) 关于作者:高钰杰,网名冰清玉洁,不会教物理的化学老师不是好数学老师,目前是小学数学教师哈哈,工作之余,兴趣广泛旅游、戏曲歌舞和随手写都是我的爱好。“微笑面对一切,真诚感动苍天,勤奋成就未来”是我的座右铭。 策划:王留庆 编审:郑乾元陈高磊本期编辑:刘仁杰 摄影:刘仁杰校对:赵建徐洪涛宋起中苏庆端 弘扬传统文化,聚焦乡土文学! 如果您也感兴趣,欢迎来与我们一起写作! 喜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