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禹州龙池春秋文化遗址探秘

龙池

禹州有个小有名气的村子叫龙池,这个村子曾经是一个古镇,位于西安到洛阳的官道上。龙池,从它名字的由来到双塔的传说,从花牌坊的巍峨到三大巨贾的震撼;龙池,曾经的古老,神秘和辉煌给这里的村民以骄傲的资本。朝阳初升,男人们背起锄头走出村口到田里面侍弄自己家的那几亩辛勤的庄稼,女人则舒展开慵懒的手臂,有条不紊地奏起锅碗瓢盆的鸣曲,龙池,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的。然而,还是这个龙池,在夜幕的掩盖下,在龙池村外的野地里,特别是冬日长夜,却不时有幽灵般的黑影在龙池村外的野地里飘荡,终于,黑影停下来,紧张而急促地忙碌着,终于,黑影钻进地下,钻进地下幽深的空洞里。龙池,到底有何秘密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甚至千里之外的夜间鬼魅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此探寻,这些鬼魅在荒郊野外探寻什么呢?

考古人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古老的龙池村外来了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是河南省的考古专家和禹县的考古人员。夏商断代工程是国家的重点研究课题,禹县是四千年前夏禹活动的中心,禹县因大禹而得名,颍河是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龙池历史文化深厚。龙池坐落在颍河的南岸,虽处平原却地势高耸,龙池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这次考察的重点。远古文化的考察绝不是茫无目的,其实有很多规律可循。首先要临河,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在山林里狩猎,所以考古的对象往往是山川之中的洞穴,从里面残存的粗陋石器工具,动物骨骼,灰烬残存等等可以推测那时人类生活状况。再后来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走下山林在平原定居下来,从而出现原始村落,这些村落由于生活和原始灌溉的需要必须临河而居,又因为在夏季河道经常爆发洪水所以原始村落经常会选择在高地,所以河边高地就成为远古文化的考察重点。在豫东平原,考古人员甚至在地名上就能确定考察对象,比如叫“**疙瘩”的很可能就是古村落。

小北寨

龙池寨北面有个小寨叫小北寨,在小北寨的东面有一片数百亩的台地,这块台地特别符合远古城址的建筑条件,专家们就在这块台地进行初步发掘考察。然而,结果却使他们很失望,在这块广阔的台地里出土了一些陶豆陶鬲的残片和其它一些贫民生活用品,他们确定这是一处春秋时代村落。是的,他们很确定这是一处春秋村落遗址。因为,虽然陶豆陶鬲出现于更早的西周,但作为普通的生活用品,西周的陶豆陶鬲古朴粗陋,到了春秋这些陶器开始有绳纹等低等装饰图案,造型也更加规整美观,这是春秋时期的标志性特点。再后来,到了秦汉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更加发达,陶豆陶鬲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已经不是生活用品而成为礼器,造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礼器已经不像生活用品那样有火烧印记。这些陶器甚至到清末民初依旧在孔庙中存在,但是与春秋时期绝然不同。由于省地考古专家的目的很明确,他们就是为夏商断代工程寻找依据,而龙池北的台地是春秋村落遗址,考古价值不大,又不是考察的目的。所以他们没有对这块土地进行更加细致的考察和进一步发掘就匆匆放弃了这块遗址。这次唯一的考察,匆匆的定论和草率的放弃,使禹州龙池这块蕴藏极丰富文化内涵和文物贮藏的土地沦为夜游者盗掘不尽的宝藏,也更可能使他们与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失之交臂,更可能是禹州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石器遗址

东周生产力已经有一定发展,人们已经不仅局限于河岸高地,村落城镇更多地选择在广阔的平原,由于平原人口密集、战乱频仍和朝代的更迭,春秋遗址其实遗存的不多,发现的更少。把龙池周边的远古文化遗址连成一条线会有一些细微的发现。龙池东2公里颍河南岸是闻名的瓦店夏代文化遗址,龙池东3公里的前后屯是新石器遗址,龙池东颍河北岸的沙坨是仰韶文化遗址,沙坨和河庄有多座战国墓冢,就在龙池春秋文化遗址的西面米就是一处夏文化遗址,从禹州县城以西的颍河两岸本来就是庞大的汉代古墓群,龙池春秋遗址夹在各个远古遗址之间难道仅仅是夏文化的延续?这块数百亩的台地地理位置优越,怎么会出现文化断代?春秋遗址的下面是不是有夏商遗址的埋藏?春秋遗址的同层是不是有战国甚至秦汉遗址的存在?龙池这座广阔平坦、位置优越的台地绝不会仅仅出现一个昙花一现的春秋,这块台地的人类文明不会在春秋以前是空白,更不会在春秋以后断代。现在各地盗贼蜂拥而至,风传盗掘的文物价值在数千万之巨,而真正的现金价值和考古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台地下面也许有多座王侯大墓。倘若价值千万的文物存伪,那么这里遍地盗洞却是千真万确,笔者在盛夏酷暑还亲见两个新盗洞。无风不起浪,此地若非王侯埋葬之地何来遍地盗洞?也确实有很多当地村民因此而大富,外来盗贼因此而巨富者更是不计其数。

文物

地下文物价值不菲者大都是青铜重器和早期古玉古瓷,根据这块台地的春秋历史背景分析,出土的价值数十万上百万的文物应当是青铜器玉器居多。我们知道,在东周厚葬之风极盛,虽然“礼崩乐坏”,但丧葬形制和陪葬的等级依然极其分明,百姓尽管偶有富贵而绝不敢越级而葬,因平民等级太低陪葬品只能是石器,蚌器和陶器,所谓“厚之于薪,葬之于野”。而王侯必须依据等级而陪葬,有资格陪葬鼎、鬲、尊、盂等青铜器和圭、璋、琮、壁等玉器的只能是王侯以上级贵族,而瓷器出现的太晚暂且不论。从出土文物现金价值层面上我们做一个禹州历史的推演。夏商两代我国没有确切历史纪年,出土的陶、石、蚌等器物的现金价值也很小,我们在此抛开而不论。禹州在西周和春秋的历史记载有限,也没有能载入历史的表现。我们不得不把历史往后再推,就是战国。是的,战国,禹州最辉煌的大戏就在战国上演。

战国

公元前年,韩景侯改栎邑为阳翟,并以阳翟为都城。公元前年韩国迁都至新郑,公元前年韩国复都阳翟,直至前年韩国为秦所灭。也就是说,韩国年历史在禹州就建都年。韩国不是弱小诸侯,韩国为万乘之国,“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它可是战国七雄之一啊。我们禹州人都知道,韩国王宫就在城西禁沟一带(“禁沟”的得名就在于它是韩国王宫所在地,不再赘述)。地上建筑毁于历史的烟尘中是历史的必然,而地下埋藏却是历史永远的记忆。既然韩国都城在禹州,那么韩国王室贵族死后也必然葬在禹州。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千百年来,特别是今天的禹州,遍地开发而没有出现王室贵族的墓葬?甚至禹州竟然很少有战国青铜重器出土,这的确匪夷所思,韩国王公贵族都葬在禹州何处?

盗洞

从个别人口中得知,龙池数百亩春秋遗址台地上的盗洞深度都在8米以上。我们知道,由于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村民建筑掘台用土(仅仅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用台地的黄土填垫了亩颍河河滩),此时台地的高度远远低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而平民的墓葬深度都在两米以内,深度在十米以上的墓葬只能是有大量陪葬品的贵族墓葬,当初这块台地到底有多高?再想,价值数千万的文物会是怎样的重器?一个普通的战国青铜鼎价值十多万元,青铜净手盘几万元,一个战国普通玉琮玉壁都在数万元之间,这还是拍卖价,黑市价值数千万元的文物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文物数量!如今,这块台地下面还有多少珍贵文物亟待保护和发掘?再大胆猜想,两千多年前,这块台地的形状会是什么样,难道是韩国王侯墓葬群?再想,难道0多年前这块深厚的黄土地本就是一个封丘?韩公子派荆轲刺秦王,致使秦王一怒兵灭韩国,而韩国知危避险而设法隐蔽宗族陵墓也在情理之中。

谶纬地理

谶纬地理是中国传统的神秘学说,也就是阴室阳宅学说,数千年来中国人为了自己和先人安葬在风水宝地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为了一块好阴宅甚至不惜兵戎。现在寻找“风水宝地”仍然沿用古代的风水学说。清代,龙池几家富贾的墓地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片台地,风水先生都说这是一块旺子富孙荫护百代的绝好阴宅。这里面的学问我们无从知晓。但,这是块风水宝地却是千百年来阴阳学家的共识。所以,龙池北寨外台地是“春秋文化遗址”的定论是否有点仓促,如果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发掘,也许会有重大的发现。也许这不仅仅是春秋时代的小村落,也许会有更大的考古发现和文化内涵。不过,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有关部门对这块台地进行重新考察,如果有必要就进行保护性发掘,以避免国家文物和禹州的历史符号进一步被盗挖和破坏。

颍河

颍河,禹州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养育了无数大禹的儿女。你悠远而绵长的历史记载了多少潮起潮落,隐藏了多少峥嵘和神秘;颍河,你不仅是黄河文明的中心,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颍河,你依恋着黄河,拥抱着淮河,中国如果没有你,中国将会多么失色;颍河,如果没有你,中国还怎么是中国。(文/韩永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