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元月24日,笔者跟随朋友驱车前往位于永登高速公路禹州北站出口西朱阁大道中段的豫钧官窑进行实地探访,参观了豫钧官窑钧瓷艺术馆,走进豫钧官窑钧瓷生产基地,聆听了钧瓷艺术大师张福利对钧瓷艺术的解读,了解了中国钧瓷文化,领略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

走进会客厅,看到张福利大师茶水已备好,微笑相迎。坐在茶台前一边喝茶一边闲聊,热茶加上大师的热情瞬间驱赶了刚来时的寒冷。

在交谈中得知,张福利大师家住禹州市朱阁镇张楼村,年春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到该市钧瓷研究所办事时,被那里五彩缤纷的钧瓷吸引住了,对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经冀德强大师帮忙他进入该所成为一名学徒。

进入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后,张福利就跟着冀德强老师学习上釉、烧窑,向刘富安、任星航、丁建中等多位大师学习钧瓷烧制方法。他带着对钧瓷的一腔热情,吃苦耐劳,虚心求教,很快掌握了烧制钧瓷的各道工序。

“我很幸运,在刚进入钧瓷研究所的那段时间,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大师们潜心钻研业务,我们员工们恪尽职守,烧出了一大批经典作品。这些经历让我深深懂得,要想成为一名钧瓷大师,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艺,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厚重的文化艺术修养。”谈到工作经历时张福利说。从此,张福利开始学习钧瓷制作的理论知识,并在师傅的指导下研究古瓷片。通过学习,张福利认识到,钧瓷文化艺术博大精深,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年春,张福利奔赴北京通县韩美林大师的工作室工作。在那段时间里,韩美林大师的言传身教,对张福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对钧瓷造型的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对钧瓷釉方的配制、钧瓷釉与造型的合理搭配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对钧瓷创作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艺术造诣也得到了提高。

从北京回到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后,张福利沉下心来,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他明白,艺术的创新并非易事,要创作出和前人不一样的作品,绝非一日之功。张福利虚心向艺术家请教,并从大师的作品中感悟到,自己的作品就应在继承传统陶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理念,以“钧瓷陶艺”来呈现,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张福利创作的《太极罐》等作品出窑了,赢来一片赞誉。

年春,张福利创建豫钧官窑,任豫钧官窑艺术总监,开启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钧瓷创作艺术生涯。在展厅里,笔者看到张福利的作品,传统造型古朴端庄,釉色玉润透亮;创新的钧陶作品新颖典雅,别具一格,釉色流动感强。釉面上的蚯蚓走泥纹、晶莹剔透的斑点看似凹凸不平,立体感、动感极强,抚摸时则玉润平滑,令人赞叹。

张福利曾担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钧瓷艺术研究室主任、钧瓷研发中心主任等职务,先后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许昌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师,一级技师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

年2月,张福利大师的作品《太极》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佛龛》获铜奖。《汗血宝马》获禹州“万马奔腾”钧瓷主题作品展金奖,《天马行空》获最佳创意作品奖,《罗汉钵》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作为钧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钧瓷,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设计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作品。”张福利大师这样说。(张昆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