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 https://m.39.net/disease/a_h6sboh4.html

春秋的诸侯国真的是太多,太乱了,没错!

整个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仅仅是西周到东周灭亡就将近八百多年的历史,这里面还包含了五百多年的春秋和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阶段就是三天结盟,两天打仗。有很多诸侯国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打没了,也有很多诸侯国今天没有,明天就成立了。

今天和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一下春秋初期,主要的几个诸侯国的历史来源。

春秋实际上是从平王东迁,西周变为东周以后,才拉开的序幕。《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竟然到达了70多个诸侯国,那么这个阶段最少也得有70多个国家,但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还是以十二个诸侯国为中心展开的历史。

春秋十二诸侯国地图

分别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郑,陈、蔡、吴、曹,燕等12个诸侯国(至于为何有十三诸侯,主要有殊秦、殊鲁、殊吴三种说法,因为春秋战国史事主要依据鲁国国史(春秋三传)、秦记编成,所以可能殊鲁或秦,另外,吴国纪年出现较晚,也有可能殊吴)。这十三诸侯中就有八个诸侯是姬姓。

所谓姬姓八国:

晋为武王子唐叔虞之后;卫为武王弟康叔封之后;蔡为武王弟叔度之后;

曹为武王弟叔振铎之后;郑为厉王子友之后;燕为武王弟姬奭之后;吴为周太王子仲庸之后,周太王是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剩下是异姓五国:楚国、秦国、齐国、宋国、陈国;

武王伐纣以后,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灭掉商,很多原本属于商的区域还没有归属于武王。等武王驾崩以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纣王的儿子武庚就趁乱造反,因为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嫉妒周公掌政,所以就造谣周公要篡权,管叔跟蔡叔也跟着起来造反了。

幸好周公比较有能力,就把他们都给灭了!

周公平乱以后第一先把政权还给了已经长大的成王,史称周公还政;第二开始分封参与平复叛乱的各位功臣,封给大家领地和国号。也就是说从周成王时期,周成王为了奖赏功臣,分封领地开始,才有的诸侯国。鲁为武王弟周公之子伯禽之后;

晋国:共传38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唐叔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成王幼冲即位后,周公旦摄政,带兵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叔虞封唐大典

三家分晋

公元前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晋烈公十二年(前年),晋烈公会诸侯于任,晋师大败齐师,晋烈公献齐俘馘于周王,遂以齐康公、鲁穆公、宋休公、卫慎公、郑繻公朝周王。

公元前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三家分晋

公元前年,(烈公二十七年)烈公死。子颀继位,是为晋孝公。

公元前年(孝公十二年),孝公死,子俱酒继位,是为晋静公。

公元前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晋静公(?—公元前年?),又称晋靖公、晋后悼公。姬姓,名俱酒,是东周时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晋孝公之子。

楚国:共传43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时,感念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大臣们辅佐朝政的功绩,于是提拔他们的后代,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南方蛮荒之地,赐给他土地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建立楚国政权,居于丹阳。周成王时,在周都镐京的熊绎,受周天子分封南蛮之地,建立楚国。熊绎的曾祖父鬻熊侍奉周文王,很早去世。熊绎的祖父熊丽、父亲熊狂亦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秦国灭楚

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公元前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败,被入两壁,杀七都尉。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宋国:共传34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启。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周朝初年,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宋国,爵位公爵,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始祖。

齐国灭宋

宋康王(?―公元前年),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国君,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在位。

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年,《史记》误作宋康王四十七年),齐国国君齐闵王得知宋康王的残暴行径后,便联合楚、魏两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很快齐军将抓获并杀死宋康王,灭亡宋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

秦国:共传38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

投降被杀

子婴(?-前年),姓嬴,名子婴,一说名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子婴于前年,赵高谋杀了二世后,立为秦王。后子婴不满赵高专权,不甘于傀儡地位,不久用计杀死赵高,并灭其三族。但其面对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却毫无抵抗能力。子婴继位仅仅四十六天,刘邦就率大军攻破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攻下峣关(今陕西兰田县东南),兵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投降了刘邦。

前年,项羽进入咸阳后,杀死子婴。

齐国:共传40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周西伯姬昌恭请姜子牙出山。武王继位后,姜子牙拜为国师,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被封为齐国之侯,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成为齐国始祖。

田氏代齐

齐康公(?—前年),姜姓,吕氏,名贷。在位时淫于酒色,以田完的后代田和为相。公元前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26年。前年“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后来,一城也被收回了,齐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最后于公元前年死亡。

衰落国灭

前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前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陈国:共传26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陈胡公(约前年-前年),又称陈妫满、胡公满、虞胡公,妫姓,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裔,陶正(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遏父(帝舜的第31世孙)之子。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又寻封舜帝后人,便将陶正官虞遏父之子妫满(即后来陈胡公)封为陈国国君,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陈胡公之妻,大姬,是周武王的长女。

楚国灭陈

陈缗公,即妫越,为春秋诸侯国陈国最后一任君主,他为陈怀公儿子,承袭陈怀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年—前年,共在位24年。湣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年),依附于吴的陈国,被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楚惠王杀湣公,陈终于亡国。

卫国:共传41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康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又称康叔封、卫康叔封、卫叔、卫侯。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省禹州市),卫国第一代国君。武王克商后,康叔始封于康。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徙封康叔于卫,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是为卫国。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先后建都于朝歌(今河南鹤壁)、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

卫国灭亡

元前年,魏国囚杀卫怀君,继任卫君是魏国的女婿,因此卫国成了魏国的附庸国。

公元前年,秦取濮阳等地,之后秦国在此基础上设立东郡。

公元前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

公元前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子南角(?-?),姬姓子南氏,为秦国所立的卫国国君,亦为卫国末代国君。

前年秦置东郡(今河南濮阳、山东聊城一带),徙卫君角至野王。前年(《史记》作前年)—前年在位。

卫君角二十一年(前年),秦并吞天下,立为始皇帝;卫君角三十三年(前年),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卫绝宗庙祀。

蔡国:共传26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蔡叔,又称叔度,姬姓,名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三监”之一,蔡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蔡叔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以监视武庚及殷遗民。周成王年幼继位后,周公摄国政,蔡叔与管叔疑周公不利于成王,联合武庚作乱。后周公东征战乱,三年战乱即平息,蔡叔被流放而死。其子蔡仲(名胡)改过,周公封之为侯,恢复蔡国。

楚国灭蔡

蔡侯齐,姬姓,名齐,是春秋诸侯国蔡国末代君主,蔡元侯之子,于前年蔡元侯去世后继位为蔡国君主。公元前年,楚惠王派兵侵犯蔡国,蔡军顽强抗夷,楚军步步为营,蔡国无援,都城陷落,蔡军突围,蔓延四布,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蔡国灭亡。

郑国:共传24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郑桓公(?-前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

公元前年(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都城棫林(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公元前年,郑桓公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主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韩国灭郑

姬姓,郑氏,名乙,为先秦郑国第二十四位第二十八任君主,也是郑国末代君主。又名乙阳,史称郑康公。

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年,郑国灭于韩国。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年)韩灭郑。

吴国: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年,共传25君。

开国之君

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名泰。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

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立勾吴。

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

越国灭吴

夫差(?-前年),姬姓。吴王阖闾之子。吴国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夫差因伍子胥以死争之于阖闾,乃被立为太子。前年,其父被越王勾践战败,伤重身死。后夫差继位,誓复父仇。前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迫使越国屈服。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年,夫差曾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其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国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

夫差继承王位后,励精图治,任用伍子胥等人,整顿军队,大败越王勾践,一度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在位后期,其唯命奸臣,对美人情有独钟,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屡次北上与齐、晋两国争锋。后在黄池之会,勾践趁虚攻吴,吴国一蹶不振。前年,越国再次兴兵,吴国被灭,夫差自刎。

燕国:共传42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姬奭(生卒年不详),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西周宗室(一说周文王庶子),西周宗室、大臣。

周武王十三年,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燕地(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没有前往燕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燕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召公以下九世无名无谥无年份,燕惠侯以下有谥有年份无名。

前年,燕易王称王。前年,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

秦国灭燕

燕王喜,姬姓燕氏,名喜,燕国蓟城(今北京市)人,战国时燕国第43任国君,燕惠王的曾孙。燕王喜即位第四年,伐赵国,赵将廉颇击破燕军,杀燕将栗腹,围燕。乃使主和之将渠为相,围乃解。十三年剧辛攻赵,为赵将庞煖所破。二十三年,太子丹在秦国为质子,逃回。二十八年,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成。秦攻燕,王亡走辽东,后为秦军所虏,燕国灭亡。在位三十三年。

曹国:共传26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代诸侯国曹国始封之君,曹姓始祖。

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其地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处在司马迁《史记》中称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

宋国灭曹

曹伯阳(?―前年),姬姓,曹氏,名阳。春秋末期曹国第二十六任君主,曹叔振铎二十二世孙,曹靖公之子,在位十五年(前年-前年),史称“曹废公”。

曹靖公四年(公元前年),靖公逝世,曹伯阳继位。伯阳继位后,喜爱打猎,任用平民公孙彊担任司城。曹国屡次遭受邻国侵略,于是公孙彊陈说“称霸”的策略,曹伯阳采纳了,主动与晋国断交,并进攻宋国。

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年),宋国出兵攻打曹国,攻破陶丘,曹伯阳被杀,曹国灭亡。

鲁国:共传34君,享国年。

开国之君

先秦时期周朝诸侯国,国君姬姓鲁氏,侯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就是鲁公。因为辅佐不让周公去自己的封国,伯禽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号建立鲁国。鲁国疆域主要在山东鲁南、鲁中地区。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楚国灭鲁

鲁顷公,姬姓,名仇,原名姬雠,生卒年不详,周朝战国时期诸侯国鲁国的末代国君,鲁文公姬贾之子,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年)至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年)在位,共24年。

前年,鲁景公卒,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鲁顷公二年(前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前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