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磨街乡

磨街乡大涧村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山村都市风采,是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名村、全国文明村

2、方山

方山,亦称方城山,古称龙山,也是华夏族裔生息繁衍的发源地。清《禹州志》载:方山有“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庙、轩辕洞、八卦台、观月台、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启母洞、红庙、长寿山庄、溯源亭、纸坊水库等。

方雷氏所封之方山,即今禹州方山,因其形状为方形而得名。

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八世孙榆罔的长子方雷氏,因协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其族称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之女嫘祖为妻,炎黄两个氏祖部落联姻,并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民族的主体。方雷氏之后以封地为氏,有方氏、雷氏。新百家大姓中方氏与雷氏分列第63、第78位。

禹州方山作为方姓祖地已为方姓族人认可。近些年来,不少方氏族人回到祖地寻根谒祖。

中国禹州方氏总祠

方姓发源地——禹州方山禹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荟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素有瓷都、药城、煤海之称。在上古时期,是黄帝国都有熊的中心区域,黄帝政治活动的诸多传说与遗迹大多遗存在禹州境内。黄帝的许多重臣都有分封在禹州,如风后的封地风后岭,大鸿的封地大鸿山,伐蚩尤有功的方雷封地方山等。此外,还有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的具茨山,见广成子的崆峒山,黄帝散驾处的散驾树,嫘祖庙等古迹。后来由于治水有功,大禹被舜封于此地,禹的儿子启在此建都,史称夏邑。因此,禹州又有华夏第一都之誉。方山,位于禹州西部二十五公里处的方山镇方山村南铡,海拔米,山阴坡陡,山阳坡缓,缓接平川。在方山北麓的半山腰,原有面积很大的方氏祖坟,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远近闻名。后来,在年因治山治水,平整土地,这里变成了沃土梯田,至今仍留有一比的痕迹。方山脚下因山得名的方山村,是上古时期方姓氏族休养生息、繁衍子孙,进而形成部落的地方。因历史变迁如今的方山村姓氏杂居,方姓已不占主流。但在方山之尾的方岗,却聚居着多方雷氏后裔。方姓人古时称方山为上方山,称方岗为下方山。方山与方岗,山岗相连,一脉相承,同属方姓源头。方山山门前的北面山腰有“古方雷氏封邑”石碑。香港方润华先生捐建的“溯源光辉门楼”和“方氏溯源亭”,大韩民国温阳方氏中央宗亲会为他们的籍迁一世祖所立的“大唐翰林学士奉旨赴新罗文化便者方智先生”纪念碑。在下方山方岗,香港“雷方邝溯源堂”寻根访祖团捐资兴建有“方氏总祠堂”和“溯源纪念堂”。新发掘的方氏古碑林立于总祠堂前,使上、下方山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3、花石乡

花石,明属苌庄都,清隶钧阳里十甲。此地自古处许洛故道上,为粮食集散之区。

清康熙年间,村南沟深涧阻,商旅往返艰辛,遂建红石桥一座。此桥初名“三砖桥”,传说上京举子捐“四十八丙黄金”建造。清嘉庆四年()年,于红石桥北筑寨一座,号曰“永安寨”。据传,因桥砌五彩花石一块,“永安寨”遂以花石代称。古时也有称“花池”者。

三座寨门,南曰“花石”,东曰“枕颍”,西曰“怡山”。寨内呈“丁”字街巷布局。后因清末民初刀兵不止,杆匪蜂起,加之户丁淅增,商家入驻,寨垣日显狭小。清同治元年(),接原寨北寨墙再建一寨堡,遂有南北寨之分。南寨北墙,即北寨南墙,南北寨共和一墙,开设一门相通,呈连环之局。出于安全考虑,北寨未另辟寨门,且在南北线上数设“腰门”。

花石乡景色秀美,风景宜人,碧波荡漾、浮光跃金的白沙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其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颖河水似一条玉带流经全境,秀美的五旗山巍巍挺立,苍劲的云头岭霞遮雾罩,自然美景美不胜收,义勇武安大殿、闫寨夏文化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爷庙、石佛寺、龙潭寺等个代悠久的唐代建筑,这些历史人文景观让人看后,又令人叹为观止,三国名将关羽千里走单骑,河北寻兄,“过五关斩六

将”的第一关东陵关,更是因为关云长的英雄气概而声名远播,千年不衰,东陵关还有着优美的风景,远看,关左是箕山山系的群峰环绕,关右是具茨山系的层峦叠嶂,近看,颖水涛涛,切割得峡深谷幽,峭壁巍巍,秀美的花石乡,美丽的白沙湖,千古绝唱东陵关,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渡假圣地。看优美风景,品特色小吃也是花石一绝,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花石羊肉汤更是以独具特色的风味,老少咸宜、肥而不腻的口感,让人吃后赞不绝口的感叹吸引着八方宾。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库景区钓鱼台西南崖上,为一天然洞穴。传说一对夫妻,久婚不育。一天夜里仙人托梦指点其妻到该洞求子:拣一石子,投入洞内,便可得子。该夫妻如其指点,果投石得子。消息传开,来此求子者络绎不绝,自此香火不断。另,该洞有人考证为商代石姬娘娘养鸡处,故又称“石鸡洞”或“石姬洞”。洞口略呈椭圆形。洞口朝向烟波浩淼的白沙水库,洞前有一突出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脚下水拍山崖“啪啪”作响,水鸟咽鸣翩然来去。眺望北岸,亭台楼阁隐约,嵩山依稀可望。

名称由来

白沙,曾称白沙里、白沙镇。逍遥岭东侧,颖河西岸。椐《禹县志》记载:“曹操迎汉献帝于东都迁许由此”。“元铁冶所在焉,旧住外委一员”。《禹州地名志》记载:明嘉靖年间,翰林陈献章,字公甫,号白沙,广东新会县人,辞官后隐居于此,建陈园,种菜栽竹,怡然自乐。明朝中期,在陈园西元代冶铁旧址立炉铸犁面,后有商户定居,此地逐渐繁荣,便以德高望重的陈献章之号白沙命其村名。

4、无梁镇

无梁镇名字的的由来

无梁镇之所以得名,源于当地的一座无梁庙。这座庙里的主建筑没有用一根木梁。据说,当年钧州遭遇灾害,农民收成不好,却还要缴纳皇粮,苦不堪言。马天官便让禹州人先建起这座庙,又设法劝说皇帝前去参观,并问皇帝有什么感觉。皇帝道:“此处无梁,“梁”与“粮”是谐音。马文升立即替家乡百姓谢恩,要皇帝免收当地百姓的皇粮。

周定王陵,位于无梁镇老山坪东麓。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橚的陵墓。朱橚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开封,王府设在北宋故宫,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周定王。他在世时河南连年遭灾,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选其叶、茎、根分类绘图著文,编成一部文图并茂的《救荒本草》,流传至今,是对古代科学的一个贡献。其陵墓坐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距周定王陵右侧一里左右,有一妃子墓,俗称娘娘坟,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地下墓葬,为建筑艺术之珍品.墓室距地面约10米,主题结构是用砖,石建成环廊形穹窿顶洞,酷似“黄罗伞”盖,在“环”的外壁周围分置着距离相等的七个单体墓室和一个与墓室形状一样的墓门。这种造型在全国独一无二,被誉为奇迹。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鸿畅镇

鸿畅镇交通便利,郸神铁路、禹神公路横穿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兰河、小青河穿涧跳谷流汇于镇东柏桥水库,水量充沛。

画圣祠

画圣祠,位于鸿畅镇山底吴村,是画圣吴道子所建。初建于唐代,历代虽有修缮,终因沧桑变化,祠屡遭毁坏,仅留下残墙断壁和碑碣数片。年,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纪念历史文化名人吴道子,其后裔为追念先贤,从四川迁回道子墓,并于村内修建画圣文化陈列馆和书画碑林。年禹州市政府成立了另道子旅游文化开发领导组,领导重修画繧祠。今日画圣祠背靠九龙山,面对三峰山,前有山门,内有碑廊,左右有厢房,后有大殿,飞檐垂拱,殿中画圣金身塑像,庄严粛穆,栩栩如生。祠堂依山势三进高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殿后有角门直通十八连环彩石洞。年,吴道子故里旅游线被列为禹州市四大旅游线路之一,同时被列入许昌三国旅游线路,河南省旅游局也将画圣祠列入全省重点对外开放单位。

6、古城镇

地名由来

古城原名为司马古城,三国时期,魏武帝都许,令司马懿屯兵于此,后改为司马古城,又因古城内有一座显庆寺,建于唐代,较有盛名后又改为古城寺。

古城的古迹有;古城遗址,东西宽3华里,南北长5华里,内外两城,西北部有诸侯山,是夏禹的儿子启会见诸侯之地。

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烟叶生产成为古城镇农业三大特色产业。

7、火龙镇

火龙的文物古迹

瓦店遗址,位于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及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此遗址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年以来,国家和省有关考古研究单位多次对瓦店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作出了贡献。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店街在禹州城西7公里,南距火龙镇2.5公里,最初叫“瓦坊店”、后来叫“瓦店街”。是古时候做瓦匠人居住的地方,名字非常久远了。

这个聚落传说是夏代建造都城时候形成的。上古燧人氏时候人们都是住山洞,后来有巢氏时候住在树上,再后来人们到平地耕作,就住地窖、半地窖,到黄帝和尧舜禹时候才住上了茅草房。有一幅古对联说:“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覆茅茨”就是用茅草覆盖在屋顶上。这种用茅草、黄白草、

麦秸、稻草缮盖的房顶,俗称草房,从上古传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存在。这种草房怕风,一遇大风,房顶就会被掀掉。杜甫不是有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描写的这种情景。

大禹崇尚节俭,修建宫殿时仍坚持“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可是,正当修建大殿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刚缮好的茅草,风一刮就刮跑了。大禹非常伤愁。这时有一个奴隶,在制陶作坊干过活,他找到一些破陶片扣在茅草上,大风过后,扣住的茅草就没有被风刮跑。大禹一高兴就表扬了他。这个奴隶就动起了脑筋,他把泥巴贴在转盘上,做成泥筒状,再切割成两块或四块,就成了泥瓦,装进窑里一烧,一块叠一块扣到屋顶上,就成了瓦房,很结实,再不怕风吹雨打了。

大禹见他爱动脑子,就让他带头开了个“制瓦作坊”,专门为建宫殿制瓦。作坊里的瓦匠越来越多,住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街,有人还开了门店,专门制瓦卖瓦,人们就叫他“瓦坊店”,后来开门店的人多了,形成了一条街,人们就管这条街叫“瓦店街”。

8、方岗乡:名胜古迹

“禹王庙”又叫“拉王庙”,相传远古时期,这里一片汪洋,海眼出水,泛滥成灾,大禹搬来此山,区住海眼,制服水患,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力,上神从别处拉来一座大殿,说时夜清晨,家家牛都累得倒地不起,大汗淋淋,主人以为牛病了,用手摸嘴,取出一个大元宝,乃上帝用牛拉庙所赐,后才发现,山上平地升起一座庙宇,故又叫“拉王庙”。老人都记得,在禹王庙东侧过去每到夏天雨季,半山坡上山泉喷发,传说是海眼从山缝里嘣出的清泉。西炉村东头有一口水井,供全村人食用,天再旱从来未干涸过。传说打通了海眼细脉。后经世人不断扩建建成气势宏大的禹王庙。文化革命前曾为西炉村中学校地。文化革命“禹王庙”已被毁于一旦。现经崔光涛等人重建,仿照原样建成“禹王庙”。新建前后、正、中三座大殿,供有禹王、药王、菩萨、祖母等神,每月初一、十五,香烟缭绕,香客不断。

9、郭连乡

据《禹县志》引城西关外九山禅寺碑刻所载:“郭嘉故里在城东郭连”。郭连乡距城东北9公里,昔称郭连镇,因濂河东西横贯村中,古代曾名郭濂,后演称郭连。村中有古庙宇,今名关帝庙,为禹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郭嘉(—)字奉孝,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建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随着“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的发生,东汉王朝风雨飘摇。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而占领颍川、兖州等地而迎汉献帝都许,形成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战略优势。曹操在建安元年(年)发布“唯才是举令”。幼习韬略、回到家乡年仅26岁的郭嘉,被同郡任尚书令的荀彧举荐,由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为司空军祭酒官职,从此成为曹操臂膀。十一年间在曹操实施“剿灭吕布”、“敛击刘备”、“溃销袁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等重大战略举措中奇谋屡中。于年因病逝于易州军中。此后,曹操每逢重大军事挫折,即哀哭:“惜哉,奉孝”。史称:他和曹操“行同乘骑,坐共幄席,东禽(同擒)吕布,西取睦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士之卒,逾越险塞,荡定乌丸”,曹操上表汉献帝,赠郭嘉谥号为“贞侯”,子郭奕承其爵位。

10、鸠山乡:大鸿寨景区

大鸿寨景区,位于鸠山乡境内,主峰大鸿寨高米,驻足山巅,俯视近视,万壑纵横,群山拱围,峰恋叠翠,气象万千。

整个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以涌泉河流为界,自然分成南北两大区域。北区自西向东,巍娥雄壮的大鸿寨主峰、尖峭峻拔的摘星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依次排列。在这“三峰”的怀抱里,自西至东有簸箕掌、钻天洞、烽王台、一线天、过风口、吊桥坳、和尚洞、白果树、水帘洞、佛爷庙、樊梨华台、老羊山等28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之上,或掩映于原始林木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处,或凌翅于高峰之巅,有的清丽、有的雄浑、有的灵空、有的凝练、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置身期间,移步换景,身若飘然;四季更替,风景变幻;昼夜有分,各具洞天;晴雨有别,致趣各般。[2]

大鸿寨景区集自然山、水、洞、林为一体,其优美而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是河南省少有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之一。

银杏古树

在大鸿寨首先看到的是一颗距今已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雌性白果树,也叫公孙树、银杏树。树高二十五米,胸围四点五米。虽然已是秋天,仍然是绿叶葱葱,古朴的民风里还把古树当做神灵敬奉,树上挂有许多红绸带。是人们美好的祝愿吧!关于这颗树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说这颗树和神垢的一颗雄性古榕树以风为媒结为了夫妻。有机会下一定会去欣赏那一棵树的。这颗树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树大招风,风来了虽然看不到它的树枝摇摆的厉害,但那美妙的来自树的风声却是与众不同,在山上也能听到这颗树的声音。

11、朱阁乡:风俗特产朱阁乡特产—粉条

朱阁乡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食用前开水浸泡5—10分钟,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朱阁乡

赫水河

在禹州朱阁北部纵横起伏的山岗之中,有个村子叫赫水河。说起赫水河,它既是村庄,又

是一条小河,这条河不管天旱天涝,向来是泉水叮咚,清波欢跳,常年不断。

相传在西汉初年,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有一次项羽率领重兵与刘邦大将韩信大点战,数次都是把韩信的人马打得丢盔弃甲,败阵逃跑。项羽在后面猛追,力图生擒韩信。一天项羽的追兵撵到现在的赫水河村南岗时,时已是人困马乏,饥渴难忍,于是,项羽下令在岗上林子里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然而,住下后,却找不到水喝,项羽心里十分着急,这天下午,他同帐下将领走出兵营来到岗顶察看,项羽手搭凉棚往北一瞅,只见岗下有一条大河,河水舀舀,自西往东流去。见此情景项羽喜出望外,脱口说道:“真是天助我来汉兴楚啊!”说罢,就和将领们一起牵马来到河边。到河边一瞧,河里哪儿有水,原来是一条河底裂缝早已干枯的河道。项羽心里十分震惊,不禁连连顿足吼道:“呔!胆大河水,竟敢捉弄于俺,有朝一日我要把你夷为平地,以消心头之恨!”项话落,脚起水出,在他顿足的地方冒出一个泉眼来,清水顺着干河向东流去。项羽的人马喝了这泉水,顿时不饥不渴,人强马壮,回到兵营稍作休息,又连夜快马加鞭追赶韩信去了。因为这条河是被项羽恐吓出水的,所以后人把这条河称为“赫水河”。时间久了,这个村子也名为赫水河村。河南岸的岗上也因霸王扎过兵营,又起名叫“霸王岗”。人们为了纪念,还在当年项羽顿足出水的地方,修了一个踏足台,到解放以后被毁掉

12、苌庄乡

苌庄乡因孔子的老师周大夫苌弘的出生地而得名。年建苌庄中心乡,年改公社,年改乡。文物古迹: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

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位于苌庄乡柏村西侧。其陵前原有气势宏伟的神道石刻群、翁仲神兽罗列两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全部被毁。现睿陵封土堆为覆盆状,高约10米,地面四阙神兽尚存,神道石像牲被埋入地下,占地面积.5平方米。仅存有一高大土冢和几个偃卧田垄间的石狮,好像在向人们泣诉着它千年的历史。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玩花台寨

玩花台寨位于禹州西北约65华里,今属苌庄乡玩花台村。在村子的北部有一座五、六丈高、10多亩的土台子,此即玩花台寨。

该寨不是那种土夯石砌的围村寨子,它天成浑然一体。上世纪七十所代玩北村有一村民在附近建了座砖窑,在烧砖取土时,曾挖出宋朝杨再兴的玉印。

当地村民皆言其寨是宝寨。传说寨中有一金雀,使寨子会长!刀客们远看这个寨子非常好打,可是却从来没有打开过它。冷兵器时代就不用说了,云梯、弓箭、刀枪、土炮根本拿它没办法。云梯接几次,竖起来还是够不到上面,箭又射不上去,土炮架不上。即使进入了火器时代,灾荒连年,军阀混战,匪患盛行。附近几十里内的石寨土寨几乎都被打开过,惟有玩花台寨从没被攻陷过。

13、顺店镇:历史名胜

少康城遗址

顺店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相传在公元前年前,夏代少康帝曾在该镇区北部7公里处建章立制20余年,史称“少康中兴”。除少康城遗址外,还有尹岗玉仙庙、东峰书院、阳关聚古战场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大量的名人学士,如先秦法家韩非、明朝进士任洛、清初“二刘”齐名的刘湛、刘玉威父子,当代女作家王亚非等。

康城

在康城寨西北,有一上古遗迹,像一残存的小小城堡。虽然看去不大,但年代却很久远了,不知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沧桑,没有人知道它是谁建的。老百姓都觉得神秘,于是称其为“鬼修城”,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小鬼和土地爷打赌修的城。

传说是这样的:土地爷和一群小鬼打赌,那群小鬼要在一夜之间建筑一座城堡,土地爷说他们不能建成。若能建成将老婆输于小鬼。谁知那群小鬼召集百里的所有小鬼,有的运土,有的打夯,行动迅速,快得远远超出了土地爷事先的想象和预料。但见城墙拔地而起,迅速而不断地升高、升高、又升高,眼看就要建成,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土地爷急中生智,学起公鸡的叫声,自然周围村庄的公鸡们群起响应,一时群鸡齐鸣。这标志着天就要亮了,于是小鬼们只好功亏一篑,以失败而告终,就留下了这残缺的城堡,亘古如斯地屹立在此处。

14、神垕

流传民谣说:“进入神后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历史上曾因陶瓷兴盛、钧瓷御用而“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厚重的钧瓷文化孕育了神后镇。

从前,几乎在每一个村子的神庙里,人们都会看见一个红脸大汉,那就是火神爷。可是在禹县的神垕镇,在敬火神爷的地方,竟端坐着一位秀丽的姑娘——金火圣母。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对神秘的花瓶,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闪闪放光。第二天醒来,他马上派遣大臣四处查访。终于,一们大臣打听到钧州神垕曾烧出过类似的瓷器。于是星夜还朝,奏明皇帝。皇帝马上传下圣旨,让神垕镇为他烧制梦中所见的花瓶。一场灾难就这样降落到神垕窑工的头上。

钧瓷的烧制异常玄妙,人们至今还不能完全掌握它。何况当初生产条件相当落后,更是十窑九不成。可是皇帝的圣旨谁敢违抗!第一个窑工经过千辛万苦,总算把花瓶烧出来了,送给皇帝一看,远没有他梦中所见的好看,一怒之下就把窑工杀了。第二个窑工又接着烧,仍然达不到皇帝的满意,同样惨遭杀害??就这样,成批成批的窑工被皇帝寄存器死,而那要命的花瓶还是没有烧出来。后来,这差使派到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身上。

母女俩很穷,靠一座小窑糊口度日,女儿长得很美丽,心灵手巧,从小就学会了捍碗,做盆,配釉,烧制,自从接到烧制花瓶的命令之后,她和母亲一道,一边配料,一边苦苦思索。她想,自己的手

艺比不上那些被杀的叔叔伯伯的,怎么能烧出花瓶呢?突然,一个念头闪进她的脑中,反正烧不成也是死,烧成了却可以给父老乡亲们免去一声灾难。她决心以身投窑,让自己的血气渗入匣钵,凝结在花瓶之上,不信烧不出那梦中的宝物。

主意一定,她没敢告诉可怜的母亲,那天,当炉火烧到决定颜色的关键时刻,她登上窑顶、撩了撩头发,整了整衣襟,一头栽进窑腔。母亲哭喊着奔了过来,但只见窑中红光弥漫,火浪滔滔,她一下子晕倒在窑口??

出窑了,一对玉般晶润,镜般明亮,血般艳红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钵之中。

一场灾难就这样结束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勇于献身的姑娘,为她塑了像,盖了庙宇,让子孙后代去瞻爷她怀念她。——这就是后来的金火圣母。

15、浅井乡

浅井乡的由来

马文升的闺女嫁给了夏庄的夏小钱。有一天,夏小钱的嫂子这样说:“你看咱,去一回娘家俺爹就送回来一次。你呢?说起来你爹还是个天官,连一回也没有送过,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哩!”马文升的闺女听了既生气又委屈,回到娘家的时候,对马文升说:“爹,俺嫂子说,她去一趟娘家她爹就把她送回来一次,你就不能送我一次吗?”马文升听了捋须大笑道:“好!好!好!我这就送你回家。”马文升送闺女了,送行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头已到了夏庄,尾不定期在禹州城。夏家一看来了这么多人,十急八慌地跑出来应酬。大热天,人和牲口热得直喘气,别说喝茶了,就是喝凉水,四五个人绞着也供不应求。这时,马文升来到井边,一看井很深,绞着很耽误时间,就自言自语的说:“井要是浅点儿就好了!”就来也怪,井水居然慢慢地往上升,一直升到就是用钩担拔水也能够着时,才停住了。夏家忙乎了一整天才算把客人打发走。以后,夏家再也不嚷着叫马家来送闺女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马文升破旧立拳,就收这眼井为“浅井”。

16、张得乡传说

纸娘生张良

禹州张得乡所在地张得街,相传是因张良的父亲张得在此开饭店而得名。

张得家很穷,一没土地,二没牲畜,三没妻室,光棍一条,以开饭店为生。张得为人忠厚,热情周到,取利轻微,因而总是顾客盈门。他又肯接济穷人,吃罢饭有钱就给,没钱就走,从不说啥。有个姓黄的老人,看样子穷得很,谁也不知道他是何处人氏。他吃罢饭总是说:“张掌柜,记上帐。”一抹嘴就走了。接着就听见张得的声音:“好说,好说,黄兄,忙去吧!”

这位姓黄的老人叫石公。他深感对不起张得,人家小本生意,怎能老是赊账。因而就对张得说:“张兄,看我吃饭总是欠帐,老对不起呀!我给你弄只鸟儿,也不知你喜欢不喜欢。”张得忙着给别的顾客做饭,随口答道:“好,好,喜欢,喜欢,多谢了!”

第二天,黄石公果然提了个鸟笼来了。只见那鸟七色羽毛,鲜艳夺目,小嘴红里透亮,拖着长长的尾巴,好看极了。叫唤起来也特别好听,象拉弦儿,象唱歌儿,又象弹琴。张得将鸟笼往饭店门口前一挂,可热闹了,招来了更多的客人,生意更兴隆了。

黄石公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里乐滋滋的。

时间长了,张得想:这样美好的东西,咋能占为已有呢。不

能夺人之爱呀!于是张得又将鸟儿还给黄石公。黄石公接过笼子,面对张得只是笑:“好,好。”随手打开笼子让鸟儿飞走了。鸟儿飞走后,张得怔住了,显得又惋惜,又后悔,又有几分埋怨。黄石公看着张得那心痛的样子,连声说:“值不得,值不得!我再给你弄一件更新鲜的东西。”

没过几天,黄石公拿了一张画儿亲自送到张得家里。张得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随即将画贴在墙上。自从那画儿往墙上一贴,稀奇事出现了:张得每次回家,桌上就有香喷喷的饭菜,吃着饭,不由得抬起头来看看那画上的姑娘。一次张得自言自语说:“这件衣服真该换了。”当他回家时,一件崭新的衣服周围正正地搭在绳子上。看到这衣服,他又不自主地抬头看看画上的姑娘。猛一看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好象忽闪了几下,他定睛再看,还是那张画儿。一连串的事,使张得存下了心。仲秋节那天,张得故意说:“仲秋节吃什么饭呢?唉,什么都行!”说罢他假装外出,躲在窗外的柴禾垛后,想看个究竟。

天将中午,他还没听见什么动静。正当他急不可待时,他将头伸进窗户窥探。这一看他可乐坏了:画上的姑娘正在手脚麻利地做月饼烧元宵哩。张得此时喜出望外,破门而入,冲进屋内,一把抱住那姑娘,大声叫道:“我有媳妇了!我有媳妇了!”这一声吆喝,使那女子变化不及,没能回到画儿上去,她就和张得结成恩爱夫妻。

一年后,他们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娃娃,取名张良。这就是后人传说的纸娘生张良。

文殊: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梵文Mantilde;ju?rī的译音,又译作曼殊室利。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18、褚河乡

水镜先生司马徽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司马徽,字德操,阳翟人。一生清雅,善知人,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他曾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二人。死后葬于阳翟。司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文革”中此碑佚失,现已找到,存放在潘庄。

下期我们继续放出你不知道的禹州各乡镇的这些介绍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