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三国的人都知道,颍川这个地区所涌现出来的名人不要太多,像什么荀彧、荀攸、钟繇、司马徽等都是出自这个地方。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这也就是说颍川郡位置就相当于战国时期的韩国一带,大概相当于现在河南省的许昌、漯河等地区。我们都知道,河南省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省,这一点维持到至今也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代,粮食的多寡决定了人口的上限,人口的多寡又决定了人才的数量,所以这个地方自秦末汉初以来,就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曹操就定都在了许昌,所以颍川郡就更是成为了魏国的后备人才基地。 颍川这个地方文化底蕴丰厚,我国有很多姓氏都发源于此,也因之而形成了众多的世家大族。其中,以汉朝时期的颍川四长最为著名,他们各自在后世形成为四个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 第一、颍川钟氏 颍川钟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大世家之下,这个家族往上可以追溯到殷周,往下可以追溯隋唐,在这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最盛,为曹魏贡献了钟繇、钟毓、钟会等人才。 其中钟繇为曹魏经营关中,使得当地的生产得以恢复,钟毓则协助平定了诸葛诞的淮南叛乱,钟会是灭蜀的一大功臣。 颍川钟氏的始终最早可以追溯到钟接上,他是楚汉时期项羽麾下名将钟离昧的次子。项羽乌江自刎后,钟离昧投奔到了韩信麾下,但终究还是被害。当时钟离接为颍川长社令,为了避免自己也遭受牵连,便去掉中间的“离”字,变成为钟接。 颍川钟氏就这样在钟离的手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到了第十代的钟皓时,他学识渊博,又有清高的德行,受到当时士人们的推崇,与陈寔、荀淑、韩韶一起合称为颍川四长。至此以后,钟氏家族才开始声明远扬了起来。 根据《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的记载:“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为郡著姓,世善刑律” 由此见得,在那个时候,颍川钟氏就已经颇具名声了,只不过在钟皓的手中,这个名门望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了颍川钟氏的第十二代时,出现了整个家族里面地位最为尊贵的人,那就是钟繇。他自从被颍川太守举为孝廉之后,先后当过阳陵令、黄门侍郎等官职。 在李傕、郭汜等祸乱京城,把持朝政的时候,钟繇凭借着自己的那根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这二人,使得曹操得以同朝廷取得了联系,这是他为曹魏所做的第一个大贡献。 到了建安二年的时候,在北方曹操同袁绍之间已经到了一种水火不容的地步,稍有不慎双方就有可能直接开打起来。为了更好地用袁绍进行决战,曹操必须先除掉吕布这个后患。但又害怕袁绍去同西北的马腾等相勾结起来,于是乎便派钟繇前去镇抚关中,让曹操毫无西顾之忧,这是钟繇为曹魏所立下的第二大贡献。 钟繇还在关中地区招拢流民,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官渡之战时,还给曹操提供了一千匹好马,使得其骑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是钟繇为曹魏所立下的第三大贡献。 所以,钟氏家族到了钟繇的手中达到了鼎盛,历代的子孙得以被蒙蔽。随后便开始逐渐衰弱,但在门阀制度的帮助下,还是一个令普通人高攀不起的世家大族。 第二、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的第一代是那个和钟皓并称为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他从小贫微,但却好学多志。他在乡里的时候,常常能够用良好的品德去感化别人,《后汉书陈寔传》中如此记载道:“其有争讼,辙求判政;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足以见得,陈寔在当年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大。 颍川陈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陈国上。在陈厉公时期,陈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其中的一位叫做陈完的公子为了避难,跑到了齐国去改姓为田,经过了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春秋战国历史走向的事情——田氏代齐,国相田和经过了一番斗争,而最终取代姜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后来,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之后,田氏的子孙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避难,选择纷纷改姓,既然他们的祖先陈完从陈国来的,于是乎便有这么一支田氏子孙将自己的姓氏又改了回去,成为了陈氏子孙,还索性迁居到陈国的故地颍川去,成为了日后颍川陈氏的开端。 到此时的颍川陈氏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家族,到了东汉时期陈寔和他的两个儿子陈纪、陈谌的手中,才开始光耀起来。到了汉末魏晋时期,颍川陈氏发展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的世家大族,也成为了陈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为了曹魏贡献了陈群、陈泰等人才。 第三、颍川荀氏 颍川荀氏也是魏晋时期名门望族之一,往上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人姬姓,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夫叫做荀息,他有三个孙子都当上了卿大夫,所以在当时来说也是大族一个了,可以大致将其分成为三个分支:中行荀氏、荀知氏、荀程氏。这三族势均并立,后来由于汉宣帝的名字就叫做刘询,为了避讳只能改姓为孙。 后来到了第十一代的孙遂时,将全族迁居到颍川去居住,并将姓氏又改回了荀,这就是颍川荀氏的来源。 荀遂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荀淑,他是颍川荀氏的第一代代表性人物,也同钟皓等并称为四长之一。在此之前,颍川荀氏还比较单薄,人丁还比较少。但好在荀淑很会生,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个个都是人才,当时的人们将其称为是八龙,自此以后其家族成员逐渐丰盛起来,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 其家族成员同当地的陈氏家族进行紧密的来往,进而获得了大量的入仕机会并逐渐成为了一个世家大族。三国时期,荀氏家族大量同曹魏之间进行联姻,获得了大量的恩萌,政治地位得到了大量的提高。而荀氏家族也为曹魏贡献了诸如荀彧、荀攸等出世之才。 后来司马氏家族通过高平陵事件,消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的势力,进而掌控了整个政局。而荀氏家族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抛弃了曹氏的这个靠山,转而向司马氏献媚。晋朝皇室衣冠南渡之后,颍川荀氏失去了其以往的政治地位,逐渐走向了衰落。 第四、其他世家 颍川自设立以来,长期为整个天下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拥有很多的世家大族,除了以上的颍川钟氏、颍川陈氏、颍川荀氏这三大家族以外,还有很多或大或小的家族。 比如说有赖氏、韩氏、郭氏、庾姓、乌姓、繁姓、禹州方氏、许国许氏、鄢胡康氏等,这些世家大族中,都有不少人活跃在整个历史舞台上,尤其是在三国时期,更是成为了名士的摇篮,除了让曹魏直接得利外,蜀国和吴国也间接得到了不少人才。 比如说:有着“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著名的隐士的话,如果没有他的引荐的话,刘备估计都得不到诸葛亮和庞宠这对卧龙凤雏,他本人也难以成为得了后来的昭烈皇帝。 徐庶也是颍川名士,他起初为刘备效力,但后来被曹操使计骗了过去,但由于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便暗自下决定终身不为曹操献一策,纳一言。在临走之时,还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还有郭嘉也是颍川阳翟人,出生于颍川郭氏,为曹操出谋划策。在官渡之战前,为了鼓舞曹操,给他自信,提出了一个十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像郭嘉、荀彧、荀攸、陈群这般的人都是曹操身边的一流谋士,也都一并出自于颍川的各个世家中,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曹操是难以称霸北方、建立魏国的。 颍川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人才的供给基地,一是由于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粮食产量多,人口密集,文化底蕴深厚,就连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也出生在了这个地方。有了文化底蕴自然容易产出人才。 二是由于当时选官任官的机制为察举制,这种制度有一个巨大的弊端就是标准不统一,像什么孝廉,每一个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你觉得这么是孝的,我觉得不是孝的。所以到了东汉末年以后,随着大族的崛起,这些标准就落入到了他们的手中。 这就进而导致了各个世家大族互相举荐,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量的政治权力,有了权力之所以人才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