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迭,梦想前行。禹州融媒扎实做好脱贫攻坚舆论宣传引导,生动讲好扶贫故事,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禹州融媒记者用脚采访,用笔和镜头还原,用心写作,深入挖掘了一批扶贫一线干部群众的先进事迹,记录了禹州人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推出了一批冒热气、带露珠、沾泥土的鲜活报道。回首往昔聚焦五载 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完成了一场场脱贫攻坚的精彩叙事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 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脱贫攻坚的经验 也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报道 禹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户,人 全部脱贫出列 省定贫困村53个 全部脱贫摘帽 我们用沉甸甸的工作实绩 摘掉了贫困之帽 我们用热腾腾的赤子之心 兑现了铮铮誓言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感动着这个时代... 一场特殊的开业典礼年8月18日,伴随着秋蝉响亮的欢畅,杨树叶哗啦啦的“掌声”,回家创业的贫困大学生毋校辉的“河南省禹州市绿之茵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 虽然没有大礼炮花,没有鼓乐阵仗,更没有红毯铺地,然而,到场祝贺的每一个人都是毋校辉提前几天都一直约了又约的嘉宾们。 院子大门口的墙壁上,一个用红布折叠的大红花像新娘盖头一样遮掩在公司牌匾上,喜气洋洋。 “吉时已到,请为公司开业揭幕!”随着村干部的一声呼唤,在大家热切期盼中,毋校辉和帮扶干部把“红盖头”缓缓揭下来,此刻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 参加毋校辉开业的人其实都不是什么客人,他们都是毋校辉脱贫致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毋校辉是禹州市顺店镇下毋村的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小一家人的生活依靠在他继父的肩膀上,生活十分贫穷。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初中时的他又患上强直性脊椎炎。然而,生活的艰难和病痛的折磨并没有让毋校辉屈服,心中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年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在家乡父老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十分珍惜上学机会,并在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校研究生,专业研修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怀揣着回报家乡父老,发展家乡高效农业的梦想,他在自己的家乡顺店镇开始了羊肚菌的种植。 羊肚菌是市场上紧缺而又高档的食用菌,受种植技术和种植条件的限制种植量少,价格不菲,但这一切对于刚刚毕业的毋校辉来说都不是难事儿。年春节快要到了,看着丰收在望的羊肚菌,毋校辉开始盘算起来年的规划。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毋校辉瞬间跌入人生的低谷。产品滞销、欠账难还、事业受阻,这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正在这个时候,顺店镇政府、下毋村两委、文广旅局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农村信用社、禹州融媒体等得到消息,立即动员,各司其责,发挥部门优势,千方百计为毋校辉排忧解难,云上禹州通过宣传平台呼吁爱心人士购买羊肚菌,不到3天,使生长成熟的羊肚菌抢购一空,实现收入3万余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干部钱小红兴奋地说:“原本想毋校辉毕业会在外地工作,谁知道他回来自主创业。村里听说后坚决支持,需要资金给他协调资金,需要宣传就协调推广,现在他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了俺村的致富技术人才了!”一直在背后无条件、默默支持他的大姐毋丽慧高兴地说:“他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他身体不好,不管他做什么,我都无条件支持他,都顺着他,看着他能开公司,我心里非常欣慰!”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驻下毋村第一书记李辉说:“下毋村没有什么企业,全靠村民外出打工。村里有群众想干事,但项目、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毋校辉有文化、有技术,把所学技术都带回了老家,无疑给家乡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全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盼头,全村特别期待他能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为此,我们鼓励他开办了这家公司,希望他带动群众致富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看着那银灿灿的公司牌,毋校辉说:“从今天起,未来的工作更有目标了,随着公司成立,要培养大量菌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今后,只要有愿意种植各种菌类的,我都可以提供种子,提供技术,提供销售渠道,以带动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秋日的蝉鸣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这个平凡的小院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绿之茵”的事业随着那笑声,传得越来越远……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 发展增收产业 拔掉了“穷根” 展望未来重新出发辛丑牛年已经来临 崭新的起点就在眼前 禹州市将进一步 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体系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努力建设“工业强市、文明新城” 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 绚丽篇章作出禹州贡献 来源:云上禹州 (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