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击上方蓝字“夏都文化   八千年前,我们的颍淮流域生机勃勃。雨水充沛,温暖潮湿。适宜的温度和茂盛的植被,使大象这种庞然大物得以在中原地区生存下来。夏民族就是在这个时期率先崛起,进入中原腹地繁衍生息。所以“夏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不是指春夏秋冬,,而是指“中国之人也”。“中国”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中国”的意思是中原。中原的人就叫“夏“。年前,夏部族首领黄帝作为夏部族的祖先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据史书记载,黄帝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就在具茨山。所以,在禹州留下了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地名和传说。

黄帝与禹州

 

  《史记》的开篇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前~前),五帝之首。他播五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的先祖。

  禹州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进入晚期的英雄时代。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雄居中原。曾在禹州“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四位大臣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地名传说其中风后、大鸿、力牧三位都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

风后   

  汉代经学家郑玄说:“风后,黄帝三公也。”风后文武兼备,黄帝常与他一起查看地形,研讨军事和战术。在黄帝与蚩尤大决战时,因大雾弥漫,黄帝的部众全都迷失了方向,被困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地区)。当时,风后帮助黄帝制造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站立了一个小铁人,手臂始终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部众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打败了蚩尤。今禹州市无梁镇西北部有风后山,也叫风后顶。风后顶南麓(今无梁镇胡楼村北侧)原有一座风王庙,后来庙废建寨,叫风王寨,成为一个自然村,那里就是当年风后部落的聚居处。禹州城关过去有一座“迎风阁”,位于原武装部东侧十字路口。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种说法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另一种说法是“迎送风后”的意思。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为风后歌功颂德。

大鸿   

  大鸿也是上古时候的一位部落首领,据说就居住在今禹州西北19公里的浅井镇境内。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大鸿寨的石寨门和部分寨墙。方志认为现在浅井镇的大鸿寨就是黄帝大臣大鸿部落的屯兵处。禹州西部的大鸿寨山和禹州城西南的鸿畅镇,也都因大鸿部族聚居和迁徙居住而得名。并且从上古时期沿用至今。

力牧   

  在无梁镇风王寨东边有一片开阔地叫“大牧场”,是上古时候力牧养马放牧的地方。后世人们在山里伐树,然后把伐倒的树拉到这里加工成材,堆放起来,等到汛期红河涨水时,顺水冲到东部山货厂乡销售。所以有人就把“大牧场”叫成了“大木厂”。

  说起力牧被黄帝选中成为一名大将军,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有一天,黄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非常强悍的人拿着一只“千钧强弩”,驱赶放牧着上万头牛羊。黄帝梦醒后觉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千钧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驱赶牛羊千万头,是说他能够“牧民行善”。这就是说有一个人姓力名牧,可以辅佐他治理天下。于是黄帝就下令四处寻访,终于在一个大泽边找到了力牧,就拜力牧为将军。力牧果然不负所望,在“涿鹿之战”中,为黄帝战胜蚩尤立了大功。其实力牧就是上古时候力牧族的酋长,是牧姓的始祖。据说力牧的后代中,一部份人姓力,一部份人姓牧,所以说力姓和牧姓原本就是一家人。

雍父   

  由大牧场向东南,距禹州城12公里有个古城寺,古时叫雍氏城、雍粱城。不管是叫雍氏城还是雍粱城,都是因为黄帝有一个大臣叫雍父,他发明了杵臼,可以用来舂米,让人们吃上了米饭和米粥,功劳很大,就被黄帝封到这里“建城立邑”,成为雍父的封地,遂称“雍氏城”。

大隗   

  庄周《徐无鬼篇》说:“黄帝将见大隗(Wei卫)于具茨之山。”丁进兴书记前不久已经讲过,具茨山就在禹州境内,长40公里,宽12公里,位于禹州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苌庄、浅井、顺店、朱阁、无梁、古城、郭连等七个乡镇。正因为黄帝曾在此山拜访过大隗,后世便“以人名山”,称此山为大隗山,并把禹西北一带的群山叫“大隗层峦”,这里层峦叠翠,山水如画,是禹州古代的八景之一。近年出土的唐、宋石刻也证实,今无梁一带在唐、宋时期仍叫“大隗乡”。直到明朝马文生为了给老百姓减轻赋税,建起了一座没有横梁的庙宇。,才改称为无梁。

逍遥观   

  《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智慧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怡人。因此,黄帝暮年,就带了元妃嫘(累)祖娘娘到崆峒山拜访广成子,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侯部落的方法谋略。为了表示对拜访广成子的诚意和敬慕,黄帝和嫘祖娘娘在距离崆峒山很远的地方便下了马车,辞别群臣,沐浴更衣,步行问路前往崆峒山。至今浅井镇留下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地名传说。比如向牧马童子问路的地方叫“马沟”,辞别群臣的地方叫“散驾村”,见到广成子的地方叫“广成城”,求广成子讲道的地方叫“问道处”,黄帝修道成仙的地方叫“得道庵”,黄帝跟广成子修道的地方叫“大仙观”,广成子死后就埋在崆峒山上,叫“广成子墓”,纪念广成子的大殿叫“广成子庙”。这些削壁挂宫的建筑如今成为了禹州有名的旅游景点叫“逍遥观景区”。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姚建平   禹州市人,笔名人间烟火。自由职业,热爱文学。有散文、评论见于报刊杂志。

作品版权归属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夏都文化

总策划:郭水林 丁进兴 

编辑:墨竹

提示小编提示

这是中国禹州网-夏都论坛旗下的文化分享平台,目前已开通赞赏功能,若要在本平台上获得赞赏,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赞赏所得收入一半归作者所有,一半留本平台作为活动费用。

欢迎投稿,投稿务必留下联系方式。投稿信箱:

qq.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