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结果,我市有4人入选,为他们点赞! 禹州新增4位“非遗”传承人日前,省文化厅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定结果出炉,我市有4人入选,传承项目涉及2个类别4个项目。 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认定了人,涉及10大种类,分为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等类别。 我市被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 民间文学类: 吴娜——吴道子传说吴道子作品—天王送子图 吴道子,(约公元~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约生于公元(永隆元年),卒于公元(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杨国旗—张良传说张良像 张良(约前—前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马炎甫—马文升传说马文升像 马文升(年—年7月13日),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诗人。 景泰二年(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年),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年),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又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徐光豫—禹州剪纸禹州徐光豫—剪纸剪出农民新形象 据《许昌日报》报道:一个农民展示生命宽度的舞台在哪里?在庄稼地麦田间,抑或是乡音俚曲里。 对于禹州市范坡镇徐闫村人徐光豫来说,当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的手中变成翩翩飞舞的蝴蝶,变成交颈同游的鸳鸯,变成低头嬉戏的孩童,他的舞台变得无限宽广。 走出范坡,走出许昌,走出河南,走到第六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农民书画家大赛”的舞台上,徐光豫用灵巧的双手展示着当代农民的新形象。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名。 下滑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