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位于禹州市的河南盛田农业总部。 “这回能在家门口上‘大学’,真是大开眼界。”坐在禹州市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学院的教室里,来自朱阁镇郝庄村的种植专业户郝军旗说,“今天孙老师讲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像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习性设计的性诱盒,让俺觉得很‘解渴’。” 讲台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河南盛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扎根乡村,照样能干出大名堂。”今年54岁的孙继周退役不退志,以初心不改的军人情怀、永不言败的英雄气概,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让“盛田”成为河南省薯制品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带动数以千计的农户脱贫增收。他也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红薯粉条大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脱下军装,也要有军人的风采 孙继周的老家禹州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市,曾涌现出全国“双拥模范”赵趁妮等一大批拥军模范,参军是他从小的梦想。 年秋,17岁的孙继周终于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他先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学习一年,后又到海南岛某潜艇部队服役,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千米泅渡、万米长跑、浪桥、单杠、双杠、独木桥……每个训练科目他都严格按要求完成。军营这个大熔炉,培养了他听党指挥、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纪律意识和拼搏精神,为他以后创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的孙继周光荣退役后,回到禹州市。“我是城市户口,退役后可以端着‘铁饭碗’安安稳稳地上班,可我更愿意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孙继周说,回到地方后,他发现在部队学到的许多技术在地方用不上,就主动求知,“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备考”,无数次挑灯夜读,最终以成人高考的方式考入了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 “土能生白玉,地可发黄金。乡村照样是施展身手的舞台。”年,孙继周毕业后,主动返回家乡,从禹州市郭连镇一名普通乡村干部做起,与农民打成一片。 “农民很实在,也讲究务实”,每项工作都需要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才信服。20世纪90年代,脱毒红薯苗还是新鲜事物,虽然具有抗病毒、高品质等多种优势,但价格要比普通薯苗高一倍,许多农民不接受。面对困难,孙继周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军人的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了做通农户工作,炎炎夏日,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镇的田间地头、沟沟坎坎,并实行免费试种的方式,让尝到“甜头”的种植户“现身说法”,产生示范效应。一年后,全镇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优质脱毒薯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红薯大丰收。 既是退伍兵、又是大学生的孙继周,凭借着踏实肯干、能吃苦、善学习、敢拼搏的品质,一步步成长为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不到30岁就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荣获了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要向科技要效益。孙继周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强,他积极与当地农技、农机等部门联系,让科技成果真正走进田间。在他担任朱阁乡党委副书记主抓农业时,因为工作做得好,全市“一喷三防”现场会、“秸秆还田”现场会连续在这里召开。 “那时候我就常常在村里蹲点,每年有超过天都在乡村,白天进村工作,晚上披星戴月回到家,儿子3岁了,有一次看到我回家,使劲把我往外推,把我当成了陌生人。但让我欣慰的是,汗水总能换来收获,也让我从农业科技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孙继周说。 艰辛创业,让“盛田”在田野绽放 禹州,地处伏牛山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岗地居多,适宜红薯生长。禹州出产的红薯粉条色泽透亮亮,身干条细,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传说曾被乾隆皇帝钦封为“素鱼翅”,畅销全国。 看准了当地粉条生产的优势,年,孙继周开启“二次创业”历程,以红薯粉条加工为重点,创建河南盛田农业有限公司。为此,在朋友的帮助下,孙继周专程赴北京拜访了季羡林先生,季老先生在听了他创业的初衷后,欣然给他题写了“盛世祥瑞,龙德在田”八个字,勉励他扎根农业,干出名堂。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盛田农业的期许和认同。 创立盛田农业伊始,面对资金、市场的困境,孙继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抱着军人的信念:“永不言退,要做,就做最好。” 他给企业制定了“原质、原味、原生态”的品牌战略计划,通过成立盛田农业智库,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参观学习,到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学习经验,及时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在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安全上探索出了新路子,有力提升了农业品牌的含金量。 创业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了招揽人才,孙继周“五顾茅庐”,与中国农大、河南农大建立校企合作,聘请5位博士组成研发团队,先后投入三百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他们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创新研发的14种鲜粉不需要发泡,且不添加明矾,倒入开水1分钟后即可食用,口感细腻、滑爽、筋道,开创了国内鲜粉的先河。截至目前,其产品已打入海底捞、小天鹅、小日子、百年老妈、朝天门等知名火锅企业,进入永辉、胖东来等知名商超。 当初,专家团队建议: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建设自主控制的现代化农产品生产车间。这在红薯加工产业发展中还属首次。孙继周力排众议,果断决策,“磨破嘴皮跑断腿”,在困难的时候甚至卖掉了儿子婚房,倾尽全力建起了产品可溯源、质量有保障的全自动生产线。 如今,拔地而起的盛田百年粉坊生产车间内充满了现代感,融入现代红薯鲜粉加工工艺和绿色保鲜技术的智能化粉条生产线正在工作,一个个块头相近的红薯历经选、洗、剁、磨、漏、切、铺、挂等数十道工序,变身为一根根光亮透明、粗细均匀、筋道爽口的粉条,产品通体散发出熟稔的传统乡土气息。 孙继周用他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盛田农业手工原浆红薯粉条被评为“中原十大特产品牌”,他们的粉条系列产品被农村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全国粉条制作领域属于唯一一家;通过美国FDA食品安全标准认证,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该公司成为深圳市标准促进会的特别会员,河南首家通过深圳“圳品”标准检测的农业企业。在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上,盛田农业的紫薯鲜粉成了人们“舌尖上的最爱”,被授予“中国火锅业优质涮品”荣誉称号;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火锅产业大会上,盛田农业获得“中国火锅业十佳食材供应商”殊荣……从川渝两地的美食盛会脱颖而出,载誉而归,恰恰说明盛田农业作为一家老字号不俗的实力和恒久的魅力。盛田农业百年粉坊产业观光工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体味禹州粉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光客。 年春节,作为河南老字号的代表,孙继周和他的盛田、粉条、鲜辣粉走进北京故宫,参加中华老字号进故宫过大年展,一周内连续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名扬海内外,成为整个行业的高光时刻。 如今的盛田农业,从手磨、水煮的传统手工作坊到无菌、封闭、智能化、标准化生产车间,从零散、独立的农户经营到建立薯粉、鲜粉条的企业标准,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孙继周的持续专注和军人风格。 倾情付出,和谐社会献大爱 正值不惑之年的张超峰如今是盛田农业的党支部书记、物流部经理。他当兵退役后,在南方打过工,也在本地当过临时工,在加入盛田农业后才稳定下来,并成为一名中高层管理干部。 “退役军人,有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战斗意志、永不满足的干劲、团结协作的意识,严于律己的作风,走到哪里都是宝。”这是孙继周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是河南省、许昌市退役军人创业的模范,为广大退役军人树立了榜样,而且还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在盛田农业,已有10多名退役军人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孙继周追求的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盛夏时节,禹州市郭连镇韩楼村贫困户王贵在盛田农业的水果基地劳作。“家门口”就业的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顺利摘下了“贫困帽”。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盛田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加工、统一品牌销售,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还能直接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年增收元以上,并辐射带动朱阁、浅井、花石、古城、苌庄等五个乡镇的0多农户增产增收。 “国有大事显担当。”今年春节期间,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到关键阶段后,他带领员工想方设法筹措防疫物资捐赠给当地政府,并捐赠10万元爱心酸辣粉,赠给防疫一线人员。禹州市6名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凯旋,他积极奉献爱心,为每人送上价值0元的物资,并免费接纳他们成为盛田农场的“终身农场主”。 他心系环卫工人,当地每年环卫工人节,他都会把公司的产品免费送到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手中;他发挥自身优势,创办全国首家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学院——禹州市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学院,开展公益大讲堂,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禹授课讲座,受益人数达到人以上。 八一前夕,孙继周又开始忙碌起来,积极筹备到驻禹部队等共建单位开展慰问的产品,公司的退伍军人联欢晚会,以表达对部队的怀念和一位退伍水兵对部队培养的回报。 “我做的这些事不算什么。虽然脱下了绿军装,却留下了生命中永远的底色。”他说。 (吕超峰王利辉袁廷僚/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