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片段 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之地,据说在咱禹州寨子贾 文‖贾国忠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说,当年关公杀颜良诛文丑的地方在官渡之战的白马(今河南中牟附近)。其实那是文艺作品里的虚构。关公真正杀颜良诛文丑的地方在禹州市鸿畅镇寨子贾村的白马坡。 白马坡位于鸿畅镇寨子贾的正南边米处,呈簸箕状,东高西低,方圆百亩。 相传当年刘、关、张兄弟桃园三结义后,刘备流落在河北袁绍手下做事,关公流落在许昌曹操麾下为将,张飞则流落在雍城(今古城西北)为王(做杆头)。刘备在袁绍手下谋事时,常在袁绍面前夸他二弟关公怎么怎么骁勇,怎么怎么义气,怎么怎么能杀群雄安天下之言。袁绍一听,自然高兴,就让刘备写下书信,派颜良、文丑二将带一干人马来许昌曹营寻找关公。 谁知那颜良、文丑都是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狂妄自大之人。走在路上,二人不免心生妒忌,擅自议论道:“那刘备老儿,常在大王面前说他二弟怎么怎么骁勇、怎么怎么义气之言,无非是想灭咱的威风,长他的志气,哗众取宠,将大王我等取而代之罢了。今咱去寻找关羽,先不说是去请他,就说是前来拿他,看看他到底是真是假。” 颜良、文丑二人带人马来到许昌西南(今禹州市小吕老关营附近)关公驻扎的军帐前时,便高声叫喊道:“关羽反贼,快快出来受降伏死。爷我文丑、颜良特来捉拿你了!”正在后军帐闷闷不乐,喝着闷酒,思念大哥刘备三弟张飞的关羽一听,好不气恼,当即披挂上马,挥刀冲出辕门,二话不说,便与颜良、文丑厮杀起来。那颜、文二人虽是河北名将,却不是关公对手。未战几合,便落花流水,招架不住。于是二人慌忙住手,停下厮杀,拨马朝正西方向逃命。 关羽自不放过,骑马便在后面紧追,一下追了二十余里,追到白马坡(今寨子贾村南)赶上了文丑。当时厮杀十分惨烈,关公先一刀削下了文丑坐骑白马的四只马蹄,后又一刀砍下了文丑的首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去追颜良。又追了二十余里(到今郏县东颜里附近),追上了颜良。手起刀落,又斩颜良于地平。斩罢颜良,关公又骑马回到了斩杀文丑的白马坡。在这里他忽然发现文丑首级落地处的盔缨里夹有一封书信,他拾起来一看,仰天大叫“错了!错了!”原来是大哥刘备写给他的书信。 书信上写道:“带信去见弟你者,乃为兄之左右,望吾弟以礼相待,勿误……”为表悔愧,关公遂令属下将士,不吝资财,大兴土木,在此给文丑建立了一座豪华巨大的墓冢——文丑冢(在斩杀颜良之地,也给颜良建造了一座颜良冢)。更可贵的是,在白马坡内,不但给文丑修建了墓冢,还给文丑的坐骑白马也修建了“马坟”和“马血蹄”故址。此外,还让文丑的家属来此安家筑舍给文丑守墓。时日久了,其家属后代以致繁衍成了文家寨——寨子贾的前身。 此外,有关此古战场的遗迹和传说还有很多。在白马坡东边不远处的土丘上,曾建有一座小小的晃甲庙,说是关公斩杀文丑前,在此勒马晃铠甲抖精神的地方(此小庙直到民国末年才毁)。在白马坡西面半里外的地方,有一个叫“歇马岗”(又叫“黑马岗”)的大土丘,说是当年关公与颜良文丑厮杀时,张飞闻知,从雍城火速赶来助战,在此观过阵,歇过马(黑马)的地方。歇马岗前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擂鼓庙,庙前两面石鼓高有三尺,重约千斤,说是张飞给关公擂鼓助阵的地方,因后人经常听到此处有紧急的擂鼓声所建(此庙毁于解放初期,两面石鼓文革前还有)。 年夏,村人在白马坡西边剜粪坑时,还挖出了一个直径二尺,深有尺半,重约20公斤的圆形大铁器皿,器皿口圆圈儿边沿儿带有六个四指宽长的“铁耳巴儿”,器皿内除了土,还有几颗很大的旧牙齿。当时不少村人都议论说,这肯定是文丑的头盔。后经博物馆专家鉴定,是汉釜。(现珍藏于禹州市博物馆)。 由于文丑死于此葬于此,他也与寨子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事事处处给村人以庇护和保佑。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军阀混战,战乱频仍,蹚匠横行,民不聊生,附近四处村舍都惨遭抢掠洗劫,死人无数。可由于文丑多次显灵,使寨子贾数次免遭抢劫杀戮。 有一次是几个蹚匠化装成做生意的,进村要绑架寨首的儿子,寨首儿子跑到一条很深的胡同里,眼看要被他们抓住时,只见平空跃出一名黑脸武将,那武将用手中大刀只轻轻一挑,就把寨首的儿子“嘿”地挑到了一丈多高的房坡上。几个蹚匠一看可吓坏了,看谁跑的不像兔子,以后再不敢来了。为感其恩德,村人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捐资集财,聘请巧匠,于民国十四年,在村东高埠上给文丑爷修建起了一座结结实实漂漂亮亮的文丑庙。 文丑庙不大,只有一丈来高,两丈来长,一丈来宽。但盖得很结实,很精致,很玲珑,很古朴,也很典雅。小庙坐北朝南,前是抱厦,后是小庙。整座庙宇为砖石结构,小门小窗,浑然一体,如鵰似刻。顶棚五脊六兽,筒瓦覆面,饰以鲫鱼海马,虫鸟花卉,煞是好看。室内青砖铺地,油光闪亮。靠后墙二尺多高的神台上塑着头戴盔缨,身穿战袍,手持大刀,威风凛凛的文丑爷胎像。文丑座位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画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神仙妖魔鬼怪图样,观之令人恐怖,不寒而栗。 庙前抱厦,和小庙一样精致,也是砖石结构,五脊六兽,小巧玲珑,雕梁画栋。抱厦内靠东墙立一通五尺来高、二尺来宽的青石碑。碑上镌刻着修建此庙的动因、时间、工匠、雕塑人及所有捐款人的姓名、钱数等,十分珍贵。 说了文丑庙,再说文丑冢。文丑冢在文丑庙南米处(白马坡北边),是一个高约3丈,周长约20多丈的圆形大土冢。用以前人的说法,像架土山,能挡住半拉寨子贾村。清朝光绪年间发洪水,全村人都上到了冢上才躲过了灾难,没被冲跑淹死。原来文丑小庙就盖在冢上,文丑爷的神胎还是血胎(用文丑的血拌泥塑的),所以非常珍贵,经常遭外人偷抢,有几次还被郏县人偷藏在郏县城门楼内,村人花了很多钱,费了好大劲才找回来。再后来还怕被偷走,人们在冢上挖个深坑,干脆把血胎埋冢里了。可惜偌大一个千年土冢,毁于十年文革了,大队生产队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起高垫低烧砖瓦,硬是把它挖成一个巨大的土坑了。 这一挖,还真挖出了冢内的藏物(有玉石鱼、铁剑,石蛤蟆、铁灯盏、小屁钱等)和秘密:冢内地下2米处从南到北是1米多高、两米多宽相距3米多远的三道青石门,三道青石门楣门扇上均刻有各种各样的虫鸟花卉图案和让人无法辨认的文字。三道门后是大青砖砌券的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约2米,上下高约2米的墓室(已坍塌)。墓室内被坍塌砖土填满,只在墓内挖出一个装有几十枚小钱的大瓦缶(瓦陶罐)。瓦缶上放着一个几十斤重的石雕大蛤蟆,石蛤蟆头上放着个巴掌大、斤多重的铁灯盏。 当时人们也不知道这些藏物的珍贵和价值,便随便毁坏、抛弃、丢失和变卖了。而今除了有几块刻有极其简单花饰图案的青石板和那个铁灯盏还留存外,其它的东西是一所无有了。非但文丑冢如此,连白马坡里的马坟,马血蹄两处古迹,也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后,给平整得寸土不见了。好在结实庄重古朴典雅的文丑庙还在(尽管没有了文丑胎像),抱厦内刻字清晰的青石碑还在,给人减少不少的惋惜和遗憾。 贾国忠,农民,禹州市鸿畅镇寨子贾人,爱文史,喜写作,出版过一本长篇叙事诗作《少林志》。 编辑:金银龙来源:贾国忠 投稿邮箱: qq.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北京白癜风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