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禹州风

新媒体知名品牌

河南新媒体网络平台

采摘园里,成熟的黄梨、蜜桃、葡萄,果香四溢;田野里,花丛香溢,沁人心脾;赛马场上,一匹匹骏马载着游客飞奔;苌膳斋里,已备下色香味俱全的农家菜;亭子旁,丝竹声声,当地戏迷们正在放声演唱……7月20日,记者在禹州市苌庄乡杨圪塔村金山岭上看到,慕名而来的各方游客可以一面观风景,一面采摘果蔬。采摘完毕,还可以到金山岭马场体验骑马的乐趣。

“几年前,提起杨圪塔村,十有八九都不知道。如今俺这个景色秀丽的古老村庄掀起了盖头,芳容初露,逐渐成为远近有名的景观带。”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敏告诉记者。

杨圪塔村位于禹州市西北部,地处山区,村里人文景点众多,人文底蕴丰厚。村里有一座关帝庙,相传有多年的历史。庙前有一座古塔,后年久失修倒塌,仅留有塔基,村民习惯称塔基为疙塔,后杨姓迁此建村取名杨圪塔。《禹县志》曾有记载。村北部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知远睿陵(刘知远是五代后汉高祖)。这里还是革命老区,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村里两名烈士为国捐躯,并涌现多名人民功臣。

几年前,这个风景秀美的村落,却是禹州市最大的贫困村,村民们抱着金碗讨饭吃。通过精准识别,全村尚有贫困人口12户47人。

怎样凭借村中独有的“宝库”,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圪塔村在天然的生态环境上做起了文章。

所谓“宝库”,即颍河岸边土坝上分布着近百个大小不一的窑洞,座座成排,散发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这在平原地区比较少见。80多岁的杨丙银和杜花至今生活在窑洞中,老两口儿在这儿住了一辈子。虽然窑洞年代久远,但洞里电视、冰箱等现代家具一应俱全。

“以前多户村民都在下面窑洞住着,一家挨一家;现在生活好了,都盖了新房子搬上去了。窑洞冬暖夏凉,我们俩住习惯了。”退休教师杨丙银老人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是有这种恋旧情结,俺老两口儿多次拒绝儿子的请求,一直没有搬进新的住所。”

年,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从解决道路等问题着手,实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并协调多方资金给杨圪塔村修排前路9.14公里,生产路7.39公里,植树棵,新建了文化墙,建设了幸福苑,杨圪塔村变成了远近有名的美丽乡村。也正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杨圪塔村被列入了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如今的杨圪塔村,颍河畔的村落与阳光山林、农耕田园、崭新楼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景观。这,只是美丽的开始,未来,美丽还将延续。

“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谋划,杨圪塔村将以入选国家乡村旅游工程为契机,借助现存的古窑洞民居等人文景观和颍河环绕村庄所特有的自然风光,以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催生旅游新景点,强力打造乡村旅游,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驻村第一书记赵建增说。赵建增说,欢迎有识之士到这里投资兴业,和朴实的杨圪塔人一道发掘历史遗产,致力打造文化美、乡村美、生态美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可以相信,杨圪塔村因地制宜,以乡村旅游为动力之源,未来可期,魅力无限。(孔刚领李麦囤)

↓请继续







































白癜风怎么治好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