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月9日,

许昌日报头版刊发了

《下泉人的“上坡路”》

讲述了许昌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记者行”

大型采访活动走进禹州下泉村的所见所感,

总结介绍了下泉村创业小站的经验及成效!

下泉人的“上坡路”

许昌报业传媒全媒体记者孙学涛王志鹏

“你的手咋恁快呀?”

“你的手咋恁巧啊?”

(记者孙学涛向吴秋了解创业小站的运行情况。王志鹏摄)

5月7日10时30分,记者一行刚到禹州市鸠山镇下泉村村支部门口,便听到村支部对面的一座房子里传出说说笑笑的声音。

“这是我们村的创业小站,在里面干活的都是我们村的巧媳妇。”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说,“来,我领着大家看看。”

“这是许昌来的记者,来参观咱村的创业小站。”禹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下泉村的第一书记王向锋对屋子里正干活的女工说。

一时间,屋子里只有缝纫机工作的声音。见记者拿出照相机、摄像机,一名大姐偷瞄了一眼,低着头说:“呀嘿,还拍照哩呀,不带美颜功能可别拍,俺都不是小媳妇、大姑娘啦!”

“哈哈哈……”她的一句话把屋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这一批活儿做的是“黄龙男装”。女工苏苗将亮闪闪的亮片与衣服的领口对齐,然后放到缝纫机上,缝纫机自动按照设定好的针脚密度,一针一针地将衣服和亮片缝到一起。

(下泉村创业小站里,村民在用数控缝纫机做戏服。徐鼎烨摄)

经过几道工序后,吴秋对衣服进行熨烫。“质量得过关,不然人家就不让我们做了。”

“我们这都是给顺店镇一家服装厂做加工。”张伟说,创业小站现在能运行得这么好,起初可没少费劲。

张伟回忆,年3月,王向锋被派驻到下泉村后,他们俩跑到周口沈丘、郑州、南阳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建一个创业小站。

“企帮村”企业禹州市汇丰置业有限公司在前几次帮扶的基础上,再次帮扶5万元钱,用于项目启动。

年5月6日,15台数控缝纫机和2台数控锁边机全部到位,经过紧张筹备的创业小站正式投入运行。

张伟说:“这里面既有一般家庭妇女,又有贫困户。在这儿干活不耽误她们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让她们不出家门就有收入。”

记者问苏苗:“每月能拿回家多少钱?”

苏苗笑着说:“不多,不到块钱。”

楚鹏说:“她堂姐苏秋果手更巧,拿的多的时候能有两三千块钱。”

张伟说,他们村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人口不到人,年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时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0户人。

“经过短短3年的脱贫攻坚,现在仅剩1户5人。”王向锋认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下泉村党支部团结一心,踏踏实实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出路分不开。

戏服展示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徐鼎烨摄

他介绍,这几年来他们先是让村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村里原来的“牛经济”现在成了养牛专业户,那就是苏苗家里那口子;吴秋家那口子学了技术,成了养猪专业户;苏秋果家懂了技术,开始靠山吃山,收药材卖药材。

“我们现在是省级美丽乡村。其实,我们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发展的步子并不大,但是每走一步路,都能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张伟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但只要村子一步一个脚印让村民增收,正在上坡,也就不怕步子小。”

编辑:金银龙崔夏爽来源:许昌日报许昌晨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