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梳理一下钧瓷贸易历史。 唐代后期,陶瓷已由高档消费品变为平民皆可使用的一般生活用品。五代时期,民间禁铜,鼓励“以瓦代铜”,社会对陶瓷的需求量大增。 宋金时期,钧窑瓷器行销到山西、北京、河北等地,并进入北宋都城汴京,成为宫廷用瓷。元代,钧窑瓷行销北方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的主流瓷种。 现代名家作品年,韩国西南海岸的新安郡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经研究是驶往朝鲜、日本等国,船上载有件钧窑类型瓷,说明元代钧瓷贸易已达海外。 明后期到清代中期,北方钧窑生产处于低谷,钧瓷贸易情况无考。清末民国时期,钧窑瓷以仿古生产为主,产量小,主要供收藏鉴赏,市场贸易量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在对外交往中,作为高端礼品馈赠,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作为珍品展出,在对外贸易中作为高档工艺美术品外销,其产销量缓慢增加。 年,禹县神垕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销往日本、印度、德国、法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年,钧瓷内外贸易量达最高纪录为22.万件。 至年末,禹州城区销售门店63家,神垕镇固定门店与市场摊点余个,营业人员1.38万余人,国内外贸易销售钧瓷余万件。 通过上面的实例不难看出,曾经,我们的钧瓷产品称霸市场,享誉八方,曾经我们的钧瓷商船,乘风破浪,纵横海洋,今天只能在拥挤的市场里,望洋兴叹,惆怅彷徨。 目前的钧瓷市场产品,大部分被购买后处在“高束焉,庋藏焉”的状态,钧瓷远远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依然是少数人的“堂前燕”、“娇疙瘩”。似乎,终端消费者意识中,钧瓷就应该是被收藏、鉴赏,而不是日常使用的。 那这样的市场认知,以及市场现状,是利还是弊呢? 我们的钧瓷行业,究竟该沿着收藏、鉴赏的路子蹒跚挪步,还是另辟蹊径、大步疾行? 如果你已经浸润钧瓷行业十年、数十年,你能否厚积薄发,老骥伏枥引领钧瓷产业重回巅峰,以便青史留名。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从业者,你是否能够,切割顾虑,锐意革新,以激活钧瓷行业小步缓行的现状,把钧瓷产业推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不管你是钧瓷从业者,还是爱好者,请你为钧瓷建言献策,让钧瓷重回辉煌,说不定就在明日,你挚爱的它,也能为你带来无限荣光。 我坚信,钧瓷是美的,钧瓷文化是美的,钧瓷有理由被亿万人接受、喜爱! 但现状是,钧瓷仍是极小众的产品,仅在小圈子被人喜爱。 去年,朋友圈一位好友,徐州的,居然跑到景德镇买了一套钧瓷,因为不清楚钧瓷的原产地是他们旁边的河南禹州,这让我很痛心。看来钧瓷的推广宣传,做的还远远不够,任重道远啊。 钧瓷tv旗下所有矩阵账号,接下来仍将一如既往在全网全力推介钧瓷知识、钧瓷文化,而这些全凭我们团队当前对钧瓷的至诚、至爱,我们立志让每一个人都了解钧瓷! 作为钧瓷从业者的你,是否也愿意树立起这样一个宏愿:让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用到钧瓷。经过一番折腾,万一实现了呢!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钧瓷接下来的发展,是应该重回明清时的收藏鉴赏,还是金元时期的行销世界?向左?向右? 你觉得钧瓷这个行业该走向何方,作为钧瓷爱好者,作为这个行业的坚定支持者,请发出你的声音! 你也可以转发这篇文章,看一下你圈中好友对此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