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包献珍 谶纬文化所谓谶纬是谶和纬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合起来称谶纬之学,都有预言吉凶的谶纬意蕴,故称为谶纬文化。 公元25年春,中国陷入了绿林军、赤眉军等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的混乱之中。未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立足于河北,发展了较大的势力,但犹豫不决,不敢称帝自立。部将们纷纷上谏,但均未打动其心。 在这关键时刻,颖川人彊(强)华出现了,他专程从京城赶到河北鄗县,献上了神秘的预言书——《赤伏符》,上载预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份历史上著名的谶纬文献给了刘秀强大的信心。当年六月,刘秀登基称帝,改元建武。随后他如有神助,攻城克敌,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大汉中兴明主。 我们都知道秦汉时期的颍川郡因为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文化、经济高度发达。但鲜有人提及的是:颍川郡不仅产生了大量冠冕堂皇的学术世家,比如颍川郭氏以法学传家,颍川荀氏、陈氏、原氏以儒学传家等等,它还诞生了大量谶纬学家、纵横学家、阴阳学家。“水镜先生”、“郭嘉谋士”等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预言大多神乎其神,他们的谋略皆带有谶纬文化印记。 这种谶纬文化为正统史籍所避讳提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科学昌明之今日,我们依然能够轻易察觉到它对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这并不奇怪,我国孕育的古代文化科技与现代西方国家的科学有着不同的发展经历,一个抽象,一个具体;一个大而化之,一个注重实证;一个注重道,一个注重器。 像谶语、纬书、周易、八卦、风水、五行、纵横等等,实在是古才子们的基本功课。 比如诸葛亮、刘伯温们观风知水、闭门不出而知天下三分的本领即是这种古老东方科技文化的一支。就连我们传统的祈天降雨、二十四节气的规定气象,特别是凭经验治病的中医,都有古代谶纬文化的印记,黄巾军起义时有人置鱼肚中谶语,而引爆了农民起义。谶纬也有不灵的时候,吴国有一个国君,自己荒淫无道,却想祈天保佑,让谶语人撰《天发神谶》,并让大书法家皇象书丹勒石,但历史规律不可抗拒,吴国灭亡不可挽回。易的学说整个有谶纬的神秘。应验了是谶纬显灵,否则是“逢庚必变”。特别是生发于天地之中的谶纬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神乎其神。 因为我们的文化重阳而轻阴,所以史书上不提乱离怪玄,只说伦理道德。但是古代士人的生活中,儒、法是面子,易、谶是里子。他们在里子上也倾注了大量的研究与心血,只不过不好说。 颍川郡在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科技、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诞生了无数的博学智者,整个城市的文化研究氛围非常浓厚,谶纬文化正是其中之一。在整个东汉王朝,谶纬文化是由皇帝下令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存在的文化,其中自有一番道理。 研究谶纬文化,对于了解中国的民俗习惯、国民性特别是华夏同步的钧台之地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丨孙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包献珍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