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龙池花牌坊

龙池村位于禹州市西北,距禹州市区约十公里。

龙池村有一个在全国很有知名度的文物,那就是龙池花牌坊,它是乾隆甲戌年(年),经乾隆皇帝御批敇建的。

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这座牌坊高达三丈余,宽度两丈一尺稍多点,属于当时很流行的三间四柱碑楼式建筑。

四通立柱,皆为青石,高逾丈二,跨街凌空。似如人立街中,傲视群雄。

凡欲过路者,无论达官显贵,将相伯仲,必然车行“胯下”,人走“腋中”。个中威风,自在不言中。

综观细考全国之贞节牌坊,它们大多都是顺街立于道傍,或者是默立于旷野陵墓之中。而贞节牌坊敢于横跨于街中而立者,恐仅龙池花牌坊一座了。

在当年的封建社会中,大抵立贞节牌坊的,她们无非是有两个事迹值得一颂。一是恪守妇道,从一而终。二是守寡不嫁,忍辱负重。

她们于家有劳,于国少功。其家中后辈事业有成,耗巨资树贞节牌坊以示称颂。但其纵然富可抵国,也断然不敢树贞节牌坊横跨街中。割头之罪,谁敢效尤而行,其因、果无非即此。

而龙池花牌坊敢于傲骨横跨于官路之上,其原因综述有二。

一是因有乾隆皇王圣旨高悬于牌坊之正中,二是因李氏与周家国才相公,命相己合,佳期己定,乡亲四邻,俱以言成。怎奈周国才罹疾时疫,命殉暴病。李氏何去何从?实属两难俱呈。

李氏虑及己有媒妁之言在先,后有父母之命待从。虽然待嫁于闺房,却未“园房”于府中。然而乡亲四邻,都道李氏己属人媳。封建礼教,皆己认同婚姻己成。维谷之内,何去何从?

女不二嫁,从一而终!李氏毅然遵循谋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周家,与亡夫成亲于灵堂之中。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魂。上侍服于公婆,下施教于子姪,品德贤淑,享誉乡里。

后李氏姪孙举人得弟,官居京都布政使。将此事奏明圣主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念其淑女之身圣洁,贞操之德宜褒,皇恩浩荡,圣敕准于树贞节牌坊,横跨于官道之中。

此即何以龙池贞节牌坊,得以横跨官道之原由!

龙池花牌坊之“花”,则“花“在其透雕镂空上。该坊颠顶之上,正脊雕有双龙齐吟,似吟出朵朵镂空祥云,象形字“日、月”,稳居中锋。

惜年代稍远,此字己模糊难辨。此石雕长有丈余,为整体透、镂雕成。重逾千斤,数百年稳如泰公。其坊颠顶之下,暗雕有华盖琼顶,仿宫殿琉璃瓦滴水,尽显奢华雍容。五脊六兽,安在由皇帝特批敕建“仪脊”以上,籍此以显示“主家”殊荣。

支撑华盖琼顶的,则是石雕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里独有的建筑形式,它的柱头(即拱)形似山头,它的斗(即横担部分)稳如山脊。

斗拱最早始于唐朝,原为皇族建筑专用。用在这里,意取有皇族之贵。而在建筑构造中,它又起着支撑、承重的作用。它外有装饰之用,内则支撑承重。数百年中,隐身隐于市,饰物于无声。

华盖琼顶之下据说是聖旨敬存处,当时有聖旨刻石御外,御书聖旨置于其内正中。两傍透雕四块镂空石棂,意取福、寿、康、宁。只是因年代久远,此聖旨石早已不知所踪。

当地人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块聖旨刻石被外面来的红卫兵摘下砸碎了,这座花牌坊当时也险被拉倒。据说当时拉牌坊的大绳都绑上了,第一次是绳细拉断了。第二次是人少拉不动。

这里得感谢当时当地的村民们,他们当时虽然不敢公开反对,但是他们对当时参与此事的红卫兵们都是冷漠相对,拒绝配合。

那些参与此事的红卫兵,看到自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后来也因天气己晚,他们也恐惧遭、人、神报应,也就仓促的离开了龙池村,他们走时还悻悻的说,改天再来破这个四旧,只是他们走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还有一种传说是当年连聖旨带碑石都被南蛮子盗走了,但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根据当年熟谙此碑石的人讲,聖旨二字当年是用满、汉两种文字浮雕于该碑石上的,只是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了!

聖旨碑石之下,则是上八仙镶嵌于一整体红石横梁之上。他们分别是福星、禄星、寿星、骊山老母、观音、圣母娘娘、东方朔、陈抟、彭祖。她们个个手执法器,形态各异,或含笑于云间,或审视于苍穹。可惜的是这些八仙镶嵌雕像,与当时的聖旨,据悉是一并丢失了。

在镶嵌八仙的红石横梁下面,则是一青石阴刻的“钦旌贞节”匾额。“钦旌贞节”四个字、笔法运势、遒劲有力,雕刻技术、手法老到,除了有历史记录意义之外,实为不可多得之书法佳品。

在“钦旌贞节”匾额之下,则有“五蝠临门”石雕,意取五福临门之祥兆。五福者,富贵、长寿、康宁、好德、善终也。

暗喻主人钱财充足、身心安康、地位尊享、寿命绵长。这五只蝙蝠,大蝠稳居于“中宫”,其余四蝠分居两廂,其中构思巧妙,堪称为上等之作。意即中宫(上房)大蝠(福),两厢(厢房)小蝠(福)。

各房各屋,个个有福。釆用透雕镂空技法,使得这五支蝙蝠形态逼真,姿态各异。瞩目凝貌,始得其详。若一览而过,则难辨其貌,须细细考究,则玩味无穷。

在“五蝠临门”再下,则是三大块红色石枋雕就的双面通体梁。这三大块红色石枋,双面都雕有立体雕像。它向东一面两边的配梁上,用的是浮雕手法,北边雕的是天马行空,南边雕的是鱼跃龙门。

中间的主梁上用的是立体透雕手法,它雕刻的是,渭水河边,文王访贤,子牙垂钓,车辇而眠。姬昌(周文王)拉辇,八百八年。这幅石雕是现在保存的最好的一幅石雕,它的原貌其本还是原来的样子。

在它的另一面,亦即它面向西的一面。两边的配梁上,雕的则是龙飞凤舞。中间的主梁上,雕的则是两个神话传说。中间雕的一个神话故事是盗仙草,两边雕的神话故事是八仙过海。

在盗仙草的图案中,老寿星(南极仙翁)携鹤、鹿二仙赐灵芝于白娘子,寓意起死回生,而八仙过海则是“各显其能”了。

这个中间的立体雕像现在有几个人像己经有所损毁,实在是可惜!惜也!惜也。

在三大块通体红石双面雕的通体梁之下,是三幅透棂花窗。这三幅透棂花窗,分为两种图案,图案有福,禄之意。

其下则是本牌坊主人李氏节孝坊匾额。上面用正楷书写着“旌表儒士周国才妻李氏節孝坊”十三个字。

在这个李氏节孝坊匾额最下面,则是本牌坊最精美的雕像群。它充分的利用了当时石雕的各种技法,如阴刻、阳刻、浮雕、微雕、镂空雕、和“剔”、“摘”等技法。

它的中间图像是麻姑献寿,一棵硕大的蟠桃置于石雕中间,麻姑献寿中的蟠桃图案,大都是用于祈福祝寿之图画中。

在麻姑献寿图的两傍,雕的是是和、合二仙,靠北边雕的龙凤合鸣,靠南边雕的是龙飞凤舞,这组雕像保存的也基本完好。

在这块雕像的另一面,亦即它向西的那一面,也是一组精美的石雕。它中间部分雕的应该是狮子舞绣球,但其左边有小部缺失,图像己无法辨识。

在这个花牌坊向东一面的人行走道的上方,在离地面约六尺高的横梁上,牌坊的左右各有一个约三尺多点的红石横梁。

这个横梁虽然只有三尺多点,但是它上面的雕刻故事却很耐人寻味,并且它是双面立体雕刻。

在它向东一面北侧的横梁上,雕刻着一组图案,这组图因为离地面较近,所以损毁的也比较严重,从残存的图像上看,雕的应该是龙腾东海的故事(因残损严重,难窥原貌)。

在它向东一面南侧的横梁上,雕的是麒麟伏虎(因部分雕像残损严重,难窥原貌更难解原意)。

在它的背面,亦即它面向西的一面。从西面看在北边的短横梁上,雕的应该是一个很优美的童话故事。

那就是“麟童凤雏”图案,它比喻年轻美貌的颖异俊秀之人,男童似麒麟之子,玉女若凤凰之雏,这就是古代很有名的诗句“麟童凤雏,生长家国”。

很可惜的是,这个图案的中心部分也有部分缺损,但是“麟童凤雏”图案基本还是保存的完好的,所以确认这个图案也是不难的。

还是在它的背面,亦即它面向西的一面。从西面看南边的短横梁上,雕刻的是两个童话故事,一个是玉兔奔月,图中的玉兔望月欲去。只是石雕玉兔的头部己失。

另一个是凤凰衔书。极为可惜的是,凤凰衔书这组图案中的凤凰头部和所衔书信的石雕图案也是己经不知去向了。

凤凰衔书童话的意思,是凤凰衔着皇帝的昭书来到了家中。图中的凤凰羽翅欲收,双脚落地,面有祥兆,口衔昭书。似欲报家人在京都有荣登金榜之喜。

现在己经到了花牌坊的路径面了。站在路面上看这个花版坊,四根大青石立柱支撑着整个石牌坊。

其下形成了三条通道,中间大门通道宽约八尺左右,可行大车骡马,两傍便道宽度则是二尺七寸,可过行人。

在这里还得顺便说明的是,在过去的传统文化里,凡是和家有关的物品,都是以七为祥数。如桌子的高度是二尺七,椅子的高度是一尺七等。

各种各样的家中用品,都是以带七为吉。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延伸到了这个花牌坊中,这个从花牌坊两边的人行道中也得到了体现,它的宽度就是传统的二尺七寸。

在这个花牌坊的东西两侧,各有四个石狮子,带上其中一个母狮子怀中的小狮,共有十个狮子。

这十个狮子,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讲究。它的意思是八狮拱卫,十狮同居。

因为在汉语言里,“狮”和“世”谐音,雕十只狮子的图案是“世世(狮狮)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八支狮子的座墩,分为两种样式。一种是花架式座墩,另一种是石鼓式座墩。

在花架式座墩的三个面上,都雕有图案。其中一个图案上雕的是鹌鹑叨谷,这个图案雕刻的十分精美,鹌鹑叨谷这个图案,雕的是两个谷穗,因穗与岁谐音,意即穗穗(岁岁),而鹌鹑的鹌,也与安谐音,其表达的意思是“穗穗(岁岁)平鹌(安)”。其它座墩上分别雕有睡莲、菱角、凤凰、水仙等图案。

在石鼓座墩上,它分别雕的是东海日出、天马行空、犀牛望月、七雄齐驻、六道轮回、等图案。它的每幅图案都是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也是一个良好的期盼和祝愿。

再往下看,就是我们老百姓俗称的“牌坊腿”了,也就是牌坊的基座。这个牌坊基座共有四个,它每个基座的四面,都有用浮雕手法雕刻的牌图案。

这些图案因为道路的升高,现在基本上都埋在地下了,仅仅露出来了上面的一面。它四周的浮雕,也被埋在了土里,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要,我们也没有挖土探究。

但是对于它的图案,我们从当地老乡的描述中,以及从过往的史料中。也初步的作出了大略的判断。在此前的有些史料中,对这些图案有不很详尽的描述。

据说这些图案有郭子仪绑子上朝向唐玄宗请罪的图像;也有朱买臣砍柴呤诗的图像;也有喜雀闹梅的图像;更有东海日出的图像,以及丹凤朝阳和梅、兰、竹、菊的图像,等等。

这些图像虽然说我们现在没有看到,但是它保存在地下相比于保存在地面上,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它是很有利的。至于埋住的究竟是什么图像,这个就留给以后的人们去补写吧!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如果数禹州境内的牌坊,少说牌坊数量也得在一百座以上。因为仅城厢镇,就有七十二道牌坊。但是它们都是青石牌坊,而龙池花牌坊它是青石枋柱,红石横梁。

这种青红石混用的石牌坊是很少见的。建牌坊的青石,在禹县城北的山上很多。而这种建牌坊的红石,不象是禹县西山的红石,因为禹县的红石,它都长的有“石筋”。

而龙池花牌坊上的红石,它们的石材都是通身干净(无筋)。这种石料,虽然利于雕刻,但其的缺点是质硬易碎。

经过考察,这种石料和襄城县南山的石料极为相似。因此推断出此花牌坊的红石石料是从襄城县釆来的,因为建牌坊的师傅对红石雕刻有着很深的造旨,所以推断这个造牌坊的师傅也不应该是禹县以南的人。可惜的是这个己经无从查考了。

纵观以前的牌坊,它们都是榫卬结构,龙池的花牌坊也不例外。它们都是用积木式堆沏而成的,这就要求它们用的石料每块都是方、正的。

即现代常说的九十度,试想,一块重达几千斤重的石料,十几块堆成三丈多高,还要做到横平竖直,不倾不斜,在当时没有仪器和机械的情况下,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编辑:朱清连照泽

觉得不错,点个!

可以留言啦!赶快写下你想说的吧!

赞赏

长按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