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最近,有个同学突然找我借钱,说要买老家小城市的房子。原来,他是被当地中介洗脑了,幻想着炒房致富!

据说,那个中介当时指指着城市地图在画饼:你看我们市交通位置多好呀,一个飞机场,两个高铁站,三条高速公路。房价不涨才怪呢,过去四年从五千涨到一万,现在是战略性回调,刚好是上车机会,未来铁定能上两万……

我TM当场就笑喷了,那个军用飞机场你进的去吗?只有4条站线的小破站也值得吹吗?在辖区边缘擦线而过的高速有个屁用呀?

我那同学中毒太深,还不服气:可是老家的房价确确实实涨了呀,江景房都破一万五了。我就买个三套放在那里,等着翻倍了就套现,不就有了人生第一桶金吗……

唉,我都无语了。过去二十年,是中国楼市的黄金时代,几乎每个炒房人都赚到了钱。“房价永远会涨”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信仰,牢不可破。

房价也跌过

但如果我们的记忆力足够好,就不会忘了二十年来中国楼市也有过低谷期,如金融危机爆发的年,如全面回调的年。

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依赖于出口贸易的中国经济随之下滑,经济政策在年初还是防过热,到年中已经变成保增长。经济下滑,房地产业感受最为深刻,楼市一路下跌。深圳房价从年年中的元/平方米跌到年初的元/平方米。

年底“房地产调控”政策带来丝丝寒意预示新年地产彷徨。年,全国楼市沉浸在银行停贷、楼盘降价、成交下滑、大佬悲观的氛围中。而另外一面是房地产库存量过大,按正常购房速度,十年都消化不了已有的商品房。

三四线跌得更快

年以前,中国楼市的基本格局是“要涨一起涨、要跌一起跌”。年以后,市场行情发生巨变,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稳步上升,三四线城市则长期横盘或下降。

前几年,环京城市概念大行其道,燕郊房价曾一度飙升到4万/平米。年以后,政策突变,燕郊房价一跌再跌,挂牌2万/平米都卖不出去。北漂眼泪滴落的速度,赶不上燕郊房价跌的速度。

去年11月,青岛市即墨区禹州朗庭府(离青岛市中心很远,算是三线城市)的售楼部被维权业主霸占了。这批准业主,当年是以元/㎡的价格买入的。时隔一年,房价已经降到了元/㎡。

差的越来越差,贵的越来却越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二手房分别上涨1.2%、1.3%、1.0%和0.9%,包揽二手房价格涨幅前四。围绕着四大天王布局的城市也被爆炒,比如夹在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二线城市东莞,二手房均价达到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7.11%。

同样是城市,为什么小城市的楼市走向与大城市完全相反呢?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归为两点:缺人、缺钱。

三四线缺人

行内有句老话:房地产长期看人口。房子是人造的,也是为人而造的。商品房的第一属性是商品,有人买有人卖才能正常运转,如果砸在自己手里,没人愿意接盘,那就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说到破烂,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北小城市鹤岗。鹤岗市九州松鹤小区,一套50平方米的毛坯房,售价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4百元。这样“白菜价”的房子,在鹤岗比比皆是。

之所以如此便宜,就是因为鹤岗人口在持续外流。年底,鹤岗常住人口为.6万人。年底降到了.6万人,年底降到了.9万人,年底降到了98.5万人。

鹤岗的惨况不是特例的,而代表了一个普遍现象:三四线城市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

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大致可分为两类:“街上人”(00年代以前拥有城镇户口的人)和“乡下人”(城市辖区范围内的农村人)。

“街上人”为了保住体制内的饭碗,不得不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所以80后90后00后都是独生子女,比父母那代人整整少一半。年以后放开二胎,部分70后80后补生了一胎,表面上生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日渐壮大的三个群体(无法生育者、终生不婚者、坚持丁克者)。

“乡下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前现代,信奉“多子多福”,儿女越多意味着劳动力越多,社会地位越高,养老更有保障。所以他们就把多生孩子当成人生第一要务,纷纷加入“超生游击队”,所以后农村人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兄弟互助的作用越来越弱,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攀比风气的盛行,兄弟争房争车的矛盾却越发突出,多一个儿子多一份烦恼。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只要一个男孩,或者一男一女,或者两个女儿。另外,由于早年间大量农村人选择性堕胎,导致80后90后农村男孩数量远远多于农村女孩,现在有几千万农村光棍丧失了生育机会。

由此可见,“街上人”和“农村人”的平均生育率都在下降。而每年去世的老年人数量是相对固定的,死亡率超过了出生率,所以说三四线城市的城乡户籍人口数量在下降。

更加恐怖的是三四线城市原本就不多的年轻人,还正慢慢流失,流向一二线城市。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反向来看,很多大城市的常住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户籍人口,最夸张的是东莞,常住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2倍多。

前几年网络上流行“逃离北上广”,现在则爱讲“逃回北上广”。笔者想起了我师姐的故事,她一直认定“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于是毕业三年就在老家小城市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特别开心,以为拥有了全世界。但是后来,她想在上海买房结婚时,猛然发现自己已经用掉了首套房首付三成的资格,现在首付至少要七成。

三四线缺钱

除了缺人以外,三四线城市居民还缺乏炒房的资金。

有些人会问了,那你怎么解释年到年小城市居民现金全款扫楼盘的现象。

前文提到,在年到年期间,中国商品房库存量达到历史顶峰,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巨大隐患。当时为了去库存,三四线城市一改过去的“以房换房”政策,而是直接把钱打到卡里,让棚改户自行购房,给房地产业创造了大量的需求。

有些拆迁户拿着身份证和银行卡,到各个楼盘里扫货,一买就是一整层,甚至一栋,那叫一个霸气。而投机者们看到有利可图,也蜂拥而来,带着丰厚的游资来炒作,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导致部分小城市的房价迅速翻倍。

但是小城市的补偿标准不高,拆迁户的现金一般也就几百万,买个五六套就没了。这把旺火很快就熄灭了,小城市“缺钱”的基本面暴露无遗。

三四线城市中心区的常住人口少,最多只有一两百万,“接盘侠”的基数太小了。三四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落后,以低利润的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利润高的高端现代产业,很少有人能够拿到三十万以上年薪,能够投入到楼市的资金量也就不多。

另外,三四线城市的金融机构非常少,银行网点屈指可数,没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更没有金融投资交易市场,融资渠道太狭窄,不能用高杠杆炒房。

不三不四

基于以上逻辑,笔者建议大家不要去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产。

投资理财永远要看未来和预期,而不能沉湎于历史和惯例。“楼市普涨,买就是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现在买入就是给自己挖坑。

就算侥幸在房价下跌前转手出去,那也是亏本买卖,因为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央行放水速率。

对了,现在是清明假期,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人都回老家扫墓了。回家要注意提防两类人:一是拼命劝你返乡置业的中介,二是劝你买ta隔壁的亲友,ta可能是所谓“全民营销”的中介……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