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引言精彩禹州   今儿是腊月二十三,年俗中的“小年”。过了“小年”,就正式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咱们禹州街边的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到处喜气洋洋。除夕之前,咱禹州还有哪些年俗?咱禹州的传统民谣,你还记得吗?小伙伴往下看↓↓二十三祭灶官

  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这一天,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的工作,玉皇大帝根据他的汇报决定一家人新一年的吉凶祸福,所以要好好送送他老人家,让他在玉帝面前给自己家说好话。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与其他神仙不同,灶王爷还会回到百姓的厨房内并长久“居住”,所以除夕那天一般会“接灶”,仪式相对简单,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行。

  小年这天,在咱禹州流行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有些地方称为“麻糖”或“关东糖”。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天气严寒,糖凝固坚实,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灶糖上有芝麻,中心是空的,有时被直接叫做“芝麻糖”。

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在咱大禹州,腊月二十四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二十五打豆腐

  在春节前,禹州不少人家会打豆腐,把打来的豆腐过油炸,炸制成油出豆腐,便于保存。但这一习俗正逐渐成为历史,一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现成的,二来,随着养生健康理念的普及,油炸食品也越来越不受待见。

二十六去割肉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便有了“二十六去割肉”的年俗。要准备杀猪宰羊,农户家当然多是杀自家养的猪;于是也有了割肉之说,就是指没养猪的人家要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二十七去杀鸡   “二十七去杀鸡,因为这个‘鸡’和吉祥的‘吉’谐音,大家都取这个吉祥的日子!杀鸡过年主要为了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儿。因为,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二十八贴嘎嘎

  二十八贴嘎嘎“嘎嘎”,即红纸年画。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门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特别是一些单联,如室内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炉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最受重视。

二十九去灌酒

  在咱禹州,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去灌酒”的民谚。去灌酒,灌的是散酒,散酒自家喝,也招待客人。

年三十包扁食

  在咱禹州大年三十晚上有包扁食的习俗,即包饺子,意思是希望团团圆圆,能吃到饺,就能感受到家的味道。有些乡村,还习俗在包饺子的时候,包一枚硬币,家中谁吃到了,表示来年福气好,有好运。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儿

  “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是禹州人对过年的一种戏谑性说法。每到大年初一,人们一大早起床,换上新衣新帽,吃了饺子后,一家人一起到祖先灵位前,给祖宗拜年,之后,大家开始互相拜年。

禹州传统年俗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包扁食,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如果不知道该咋读,请请教长辈)

最后,小编在这里祝大家新年愉快!

“精彩禹州”原创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并在下面的拇指处点一下赞,感谢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