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图文:茉莉

10月末,有朋友说:苌庄杨周家的红乳葡萄开园了,我带你们去尝尝鲜吧!出于好奇,我和几位朋友驱车前往。

从禹州北上高速,仅仅二十分钟就到了苌庄路口。下了高速向南多米路西,来到一望无际的原野。青青的麦苗,一行行生长在松软平坦的黄土地上,使深秋的原野,显出勃勃生机。

麦田的左侧,是一大片被白色塑料网笼罩着的植物,深绿一片,显得很神秘。朋友说,这就是葡萄园,白网是为防止鸟儿啄食葡萄特意架设的,费时费力费银子。

正说着,一位中等个子,瘦瘦黑黑的男人抱着一筐葡萄从园子里走出来。朋友指着他说,“这就是葡萄园主人杨松周,年轻时可是走南闯北名震一方的大款企业家,是很潇洒的,后来赔钱了,欠了许多债,现在安守一隅,种起了葡萄。”

老杨打发走了上一拨儿客人,领着我们往园子深处走。路过之处,但见一排排葡萄架,很有规矩地分布在地里,深秋时分,叶子已经变得稀疏泛黄。

隔着白网,看到葡萄架上悬挂着一个个鼓囊囊的白色蜡纸袋。老杨俯身掀开白色的塑料网,一边招呼我们钻进网里去,一边说,“这些白网和蜡纸袋,都是为了保护葡萄准备的。”我们戏谑地说:“我们今天这可是自投罗网了呀!”

老杨蹲下身,撕下几个白色的纸袋,一串串鲜红的葡萄,变戏法似的出现在我面前,像红玛瑙,像红宝石,可爱极了。老杨用剪刀把这几串剪下来,递给我们,说:“这个品种叫红乳葡萄,又甜又脆,你们尝尝。”我接过葡萄,托在手里反复观赏,每一粒葡萄,形状就像母牛哺乳期间的乳头,翘翘的,红润饱满,富有诱惑。这可真是葡萄王国里的仙子!我摘下一粒葡萄塞在口中咀嚼,真的又甜又脆,口感极好。没想到眼前这个粗糙黝黑的男人培育出这么品相俊美的葡萄。我对老杨顿生敬佩之情。

今天,来采摘红乳葡萄的人络绎不绝。我见缝插针地询问老杨,东一句西一句,了解到他一些信息。

杨松周今年56岁,前些年干的是大买卖,可惜经营不善,赔了钱,欠账多万。生性倔强的他,困境面前不服输,他调整思路,易弦更张,引进种植红乳葡萄。

万事开头难,四年前,还是负债累累饱受争议的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筹集了几十万块钱,流转了30多亩地,和妻子一起开启了致富之路。四年期间他起早贪黑,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葡萄长势良好,他辛勤的劳动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目前,从禹州市区,到许昌,甚至有郑州的户外爱好者,美食爱好者,也从四面八方赶来,采摘购买他的葡萄。他卖葡萄挣的钱,除了少部分维持生活和葡萄园的开支,大多用于偿还债务,他的诚信待人,赢得当地百姓的好评!

老杨是个性格乐观开朗的人,也是很有感恩之心的人。他说:“开始种植红乳葡萄,土地承包金是每亩每年元,三十几亩土地,每年要交三万多元的承包金。还要买树苗,栽种,搭架子,买塑料网,哪一项都需要钱。种葡萄之初,身无分文,是乡亲们借给我了三十多万,让我种葡萄的计划得以实现。

现在,周边土地承包金都降低了,我主动坚持不降承包金,每年按原先的合同交到村里。园子里招聘的工人,也都是本村的贫困户,每天工资50元,六天发一次工资。”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十几户村民因为老杨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脱了贫。如今,杨松周的葡萄园,也成了苌庄镇有名的扶贫基地。

老杨心地善良,每一个给他提供过帮助的人,他都报以感恩之心。他说:“干点实事很难,别的不说,光今年上半年的干旱就让他差点血本无归。幸亏镇政府帮他打了一眼三百多米的深水井,才使得葡萄大丰收。”他非常感谢苌庄镇党委镇政府给予他的支持。

近来,随着天气转凉,红乳葡萄颜色越来越漂亮,味道口感也都越来越好。这些日子,杨周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给预定的客户剪葡萄、装箱、送货,然后开始收拾园子、招呼游客。纵然再累,只要看到有人来买葡萄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我看着开心的老杨,也很受他的情绪感染,忙拿出手机为他拍照片,并提议跟他合影留念。乐观健谈的老杨忽然变得青涩少年般很拘谨很害羞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生的黑,长得丑,不上镜。”我说:“劳动中的人们最可爱!又不是挑选演员,你勤劳善良,诚信助人,是一个心灵很美、品德良好,值得点赞的人!”

作者简介:茉莉,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禹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代表作小说集《人在驴途》,散文集《走天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