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 今天,我们想在这里发起新一期云调研的招募,邀请你来一起走进“大山村医”的世界。 “搞了一辈子防疫,现在躲开,我会不安” 前段时间,有张被网友称为[年度最佳]的照片上了热搜。 十多位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在白茫茫的大雪中,推着满载抗疫物资的三轮车。 这是年1月,拍摄于大连海洋大学的照片。 照片里的志愿者,是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学生。当时因为封校,校内多名师生的吃住,都由校内志愿者负责。 过去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很多个关于抗疫的感动瞬间。 深圳疫情时,10点多,刚加完班回家的财务职员陈洁璇听到疫情防控人员抽调的消息,立刻给科室负责人打电话,说:“领导,我想去抗疫!” 年12月底,广西的横江边境检查站副站长苏伟铭和他在市中心血站工作的妻子,由于防疫工作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回家。9岁的女儿独自在家炒饭、煮面、蒸馒头。 “爸爸,为什么我蒸的馒头没有妈妈蒸的香呢?” “等妈妈工作回来给你蒸香香的馒头吃!” 河南疫情,禹州市方岗镇朱沟村的村医李二西再次走上了一线。从年开始,李二西就开始在朱沟村当村卫生员,年开办村卫生室,至今已经做了58年村医。 他说,自己还干得动,还能给乡亲们看看病。搞了一辈子防疫,现在躲开我会不安。 在湖南,烽火乡哗溪桥村,年过七旬的乡村医生郑宣云,不仅自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更带动自己的儿子、孙子、外孙女一起参与防控。 在我们看似平常的生活背后,有无数道基层医务人员的身影在昼夜忙碌。除了那些投身抗疫的志愿者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最早是赤脚医生。年9月,《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随后“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 年代的赤脚医生,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我国曾经鼓励过一段时间赤脚医生,以缓解城市和农村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矛盾。他们的数量众多,年统计数字是万,现在中国执业医师总数才万人。 赤脚医生一直没有得到正规管理,直到年,我国才推出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干着公务员的活,操着医生的心,享受着农民的待遇。”从赤脚医生的年代走来的村医们经常这样说。 建立一体化卫生室以后,村医队伍逐渐走向正规化和职业化,但待遇始终没跟上来。收入低、发放不到位、养老没保障……村医一面怀念着赤脚医生的年代,一面又希望能够享受到基层医改的福利。 如今,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在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慢病领域,基层的发病率都在上升。由医生、医院、心理治疗师、药店和健康教育所组成的网络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加健康的记录,而乡村在这方面是匮乏的。 1月11日,“健康中国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发布仪式”在上海举办,同时发布了《乡村医生诊疗口袋书(先行本)》,提到今天很多地区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他们是基层健康的“守门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但需要在提升福利待遇,完善职业规划等方面下功夫,也需要在健全培训机制、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补足短板。 今天的乡村医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乡村与乡村医生,在抗疫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如何改善乡镇医疗条件? 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乡镇堪称“最后一道防线”。中国的底色是乡村小镇,乡镇医疗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也许在你身边,在你的老家,也有一位乡村医生。 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乡村笔记邀请年轻人一起去到乡村做研学、做公益,致力用教育连接城乡,走在消除不平等的路上,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支援妇女、乡村发展等领域贡献着微小的力量,我们也想携手更多青年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现在,乡村笔记开展的招募,邀请你在2年的2月一起走进”大山村医”的世界! 不限地域/不限学校/不限专业 线上调研+直播访谈,聚焦社会真实 大咖导师授课,专业指导与培训 社会实践证书,多重机构认证 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社群 /项目时间/ 2年2月23日-2月27日 咨询或报名请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