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香港经济导报》用大篇幅 连续刊发报道了 《河南禹州:“绿色经济”成为朱阁镇生态名片》 《河南禹州:打造“张良故里”金字招牌》 报道从现代农业、种植、养殖、 田园风光、寻求乡愁、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 立体呈现了我市经济工作成果 向粤港澳深度推介我市营商环境 香港经济导报 《香港经济导报》创刊于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近几年着重报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措施和成果,介绍在中国大陆投资机会、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和中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现状等,在粤港澳工商界和海外经济界有一定知名度,在促进港澳和内地经济贸易联系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河南禹州:“绿色经济”成为朱阁镇生态名片 提及朱阁镇,是会想到保留有湫水庙的古迹的马文升墓,硬山式建筑的洪福寺;还是会想到河南省第一家挂牌上市的农业合作社,被省旅游局授予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盛田农业;是会想到被河南省商务厅授予“河南老字号”被誉为“中国粉条文化博物馆”的“百年粉坊”;还是会想到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山药业的九蒸九晒中药炮制技艺。 朱阁镇 从一个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加工、高压电瓷、光伏发电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镇和新兴工业镇,到被中国第六届生态年会授予“中国生态魅力镇”称号,朱阁镇最终还是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双赢之路。 “四条路”一起走,美丽乡村“绿起来”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奔小康的底色和成色。朱阁镇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产业振兴之路、生态宜居之路、文化振兴之路四条路一起走。 其中,在绿色发展方面朱阁镇不仅根据当地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禹州后花园,城郊特色镇”的发展定位,同时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着力点,按照镇区园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绿满朱阁”行动计划,强力推进万亩园储林项目和果树进村活动,形成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生态、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态链,由单一的绿色生态向多功能、多效益转变,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化之路。 朱阁镇文体公园 除此之外,朱阁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任务,做足生态文章,厚植生态优势,发挥生态效益。依托特色农业基础优势,不断巩固提升烟叶种植、“三粉”加工等传统农业,培育壮大无公害果蔬、地道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生态农业,建设了烟叶种植、“三粉加工”、迷迭香种植基地和9家农业果木园种植,烟叶余亩,红薯余亩,优质水果亩,中药材余亩,花卉苗木余亩。 颜值+内涵,美丽乡村“亮起来”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朱阁镇更是别具一格,把“一片美”和“一线美”结合起来,把“颜值美”和“内在美”结合起来,把“农业强”和“农民富”结合起来。既有“颜值”,也有“内涵”,各个村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条集田园风光,现代农业,寻求乡愁,休闲健身的乡村游观光旅游线路。 朱阁镇 线路共涵盖了盛田农业、青山制药等大型农业企业6家,无害化果蔬、道地中药材、花卉苗木生态农业基地7个,农业生态果木园9家,既有烟叶种植、三粉加工、畜牧养殖等传统农业,又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形成了产业兴旺的产业链,目前已建起农业专业合作社56家和国储林、盛田农业、金玉迷迭香、烟叶、雅纯服饰、民法农机6个产业扶贫基地,为村民就近创业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 如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促使更多贫困群众有产业覆盖、有稳定增收,成为农业强带动农民富的有效途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下一步,朱阁镇还将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道地药材、苗木花卉、优质红薯、无公害果蔬等特色经济作物、惠民工程等重点工作方面寻求突破,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河南禹州 打造“张良故里”金字招牌张良(约前—前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据清道光《禹州志》记载,“张子房故里,旧志云在城南张得里”,即张良故里位于河南省禹州西南部的张得镇。 “子房寨”石匾 记者在张得镇采访时了解到,除了文本记载,张得镇还留存有宋朝的“留候故里”石匾、同治六年的“贍箕门”石匾、“子房寨”石匾等与张良相关的各时期的石匾文物,这些陈列在张得镇文化中心里的历史“见证者”证明张良故里就在禹州张得。除此之外,张得镇还保留有子房寨和子房寺,子房寺位于张得镇杜庄村东,张得老寨北门西侧,据《禹州县志》记载,子房寺原名子房祠,是汉留候张良的故居,秦灭韩后,张良变卖家资,雇壮士在黄河北博浪沙刺秦,被秦始皇追杀。汉朝、南北朝时为子房祠,后来佛教盛行,改为子房寺。 “张良故里”张北村 此外在张得镇北三峰山南麓还有张良之父“张平墓”等等。至于有关张良的民间传说,诸如“张良诞生”“张良刺秦王”“张良圯桥得道”“张良风筝破敌”“张良辞官修炼”等,更是繁多、生动而鲜活,并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张得古民居 近日在禹州市举办的张良故里文化研讨会上,禹州市张良故里文化研究会会长连高峰表示:“为了更好的发扬传承张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张良文化。我们研究会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张良文化网络,张良文化展览室,谋划了张良书院项目,目前该项目各项手续基本完成。召开这次研讨会,就是通过参观军张村的张氏祠堂及张得镇政府收藏的石碑让大家知道张良故里就在禹州张得。” 据悉,该书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张良文化研究的永久基地,成为海内外亿万张姓人追忆祖先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