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每当想起,泪就像断了线的珠了一样往下掉……

记得小时候,就听奶奶说过,由于外祖父去世早,外祖母家境贫寒,母亲尚未到婚嫁年龄,就早早嫁进了王家。从此母亲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父亲在外干活,母亲在家帮奶奶料理家务。奶奶处处照顾母亲,让母亲很是感动。一次农会开会,外祖母把母亲叫去问:“你婆婆待你如何?”母亲笑着说:“婆婆待我如同她亲闺女一样亲。”

等小叔成家后,奶奶分了家,母亲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平日里除了去找奶奶说话,或是下地干活之外,很少串门。白天干活,晚上坐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

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母亲心底善良、通情达理。经常教育我们:“多做好事,做事首先考虑到别人,不能想着去占便宜,抱吃亏态度,心理踏实。”

记得那年收秋时,母亲的胳膊扭伤了,掰玉米的重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几天前的一阵大风把玉米刮倒了,纵横交错地把两家地埂都遮住了,我们也没想那么多,把只要是倒在我家玉米地里的都掰了。母亲终不放心,第二天去地里一看,生气的说:“怎么把人家的都掰了?”母亲不顾胳膊疼痛,把两边的玉米秆都分开,硬是让我俩把掰错的又一颗一颗绑在玉米秆上。我说:“咱的不也倒在地埂那边了?不要就是了”母亲说:“咱的可以不要,但咱不能要人家的。”

还有一天下午,大人们都在地里掰烟茬,天气骤变,起风了,黑沉沉的乌云压了下来,马上要下雨了,人们都急忙往家里跑。二队王木正在烟地抓他的一群小鸡,突然又想起家中院子晒有麦子,便丢下鸡笼急匆匆走了。我母亲看到后,在烟地里把王家的一群一捧大的小鸡,都找够放进笼里,给王家送去。等母亲到家时,衣服全都湿透了。

有一年冬天的早晨,门外的响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睁开眼一看,母亲两脚上都是雪,一手拿着铁锨,一手拿着扫帚进屋了。我问母亲干什么了,母亲说:“雪停了,我把从街上到小河边扫了一条路,好多家孩子还小,晚上尿床……早上不赶紧洗没啥换,趁都没起来,先扫一条路,要不雪下得大了,找不到小河边的路。天呀,我家离小河沟足有一里路。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母亲的一言一行一直都在滠励着我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是年9月初3晚上,我正在吃饭,接到哥哥电话,说我母亲被一个骑车的人撞了。我赶到现场一看,母亲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哥哥着急地拨打。我赶紧蹲下抱着母亲,母亲的眼睛没再睁开,耳朵里的血一个劲地往外流。我哭着:“娘,娘,您一向都很坚强,不会有事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发出微弱的声音,却听不清。我知道,娘被撞得很严重。一会儿救护车来,直接送到重症监护室,我们兄妹几个人,眼巴巴地站在外边,盼望有奇迹出现。我着急的一会儿问问医生,一会儿隔窗看看母亲。因撞着了头颅,失血过多,9月5日晚十点,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拉着母亲的手,趴在母亲身边,泣不成声,任凭亲人们怎样劝说,我什么也听不进去。我还没尽一点孝心,母亲就走了,这真是太突然了,如天蹋一般。我已失去了自控,我真想去找那个撞我母亲的人,让她还我母亲,更恨那个骑电车的人,是她的不小心,夺去母亲的生命。

四年了,我一直在内疚,悔恨、无奈,伤痛的心情中度过。四年了,每个周未我都坚持写关于母亲的诗和散文,以表达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关于作者:王秋芬,禹州市人,小学教师,热爱文学,曾在诗歌网站上发过几首诗,近期,在[老家许昌]网站上发表了作品。

策划:王留庆

编审:郑乾元陈高磊本期编辑:苏晓菊

摄影:刘仁杰校对:赵建徐洪涛宋起中苏庆端

主播:苏晓菊

弘扬传统文化,聚焦乡土文学!

如果您也感兴趣,欢迎来与我们一起写作!

喜欢文章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