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禹州是大学里的一个班级的话,26个乡镇办会各是什么样子呢?他(她)会有什么表现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颍川办:班长。身材虽然短小,但是学习成绩好(党务工作强),形象洁净(市容好),经济后盾强。经常在各类活动上作先进发言,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呦。 钧台办:副班长。在大学以前一直当班长,后来被颍川给竞争掉了。个性比较严肃,形象不错,但有些守旧。临近颍河,业余活动喜欢钓个鱼啥的。 夏都办:团支书。戴着金丝眼镜,长发飘飘,说话柔声细语,学习、工作都比较细腻,善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同学们关系都不错。虽然不像颍川那样光芒四射,但也是班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韩城办:学习委员。戴着厚厚的眼镜片,学习努力,工作认真。可能家里挨着大发电厂,熏的反应有点慢。谨记千万不要给他讲笑话,他往往当时反应不过来,冷场,一直等到分手后,到半夜才打电话惊醒你,哈哈大笑,夸赞你太幽默了。 神后镇:生活委员。祖上是陶瓷大师,生产的宋钧万金难买。他不仅继承了祖上的手艺,并且发扬光大,是远近闻名的陶艺才子。性格活泼,老是笑眯眯的,平时班里有访问活动,一般都是他出面招呼。老家是处著名景点,有神垕古城、七里长街,无尽的精美钧瓷,以及灵泉寺+灵泉水。当然,还有著名的神垕卤肉+火烧。这些组合在一起,会让人舍不得离开滴~~~ 方山镇:体育委员。组建了叱咤学校的“煤炭土豪三人帮”,曾经干了不少特立独行的事,在学校有不小的影响力。可是抛开他暴发外衣的背后,这位可是标准的名门世家之后,黄帝子孙方雷氏的后裔。前些年他非常红火,无数妹子飞蛾扑火,这几年煤炭形势不行,黯淡了很多,但正在积极向农业、畜牧业转型升级。 顺店镇:职务无。个头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家里人口最多。其家位于交通要塞,明末清初时,许昌至洛阳的大道穿其而过,因为道路太顺,老祖宗为他取名为顺店。再往上倒腾,祖上曾经允许夏代君王少康在这建立都城,其家族是历史幕后重要的推手。明清时代家里从商,刺绣生意做的很大。等到顺店年少时,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贩过私烟,被六扇门抄了家后,又开始老实工作。 浅井乡:职务无。外号“大个”,是全班个头(面积)最大的同学,脸色总是灰扑扑的(家里做石料生意,环境不好,灰尘多),长了很多青春痘(道路状况不好)。家附近有座“逍遥观”,是黄帝当年修仙地,我国最早的道观之一。 花石乡:伙食委员。胖白妹子,床下边老是塞一堆零食,爱看韩剧。擅长做羊肉烩菜,好吃,很好吃。家附近有一个白沙湖,很漂亮。可惜她只爱吃羊肉,鱼做的不咋地。倒是隔壁宣化小妹子做鱼做得好,就是长得磕碜。 无梁镇:职务无。山区出来的泼辣孩子,家里做建材生意,不太支持他读书,戴着粗粗金项链的他爹拍着他说:“上啥学,从小跟我跑生意,吃香的喝辣的。”无梁偏不,他有自己的想法,小时他在山里跑,看到家附近的周定王墓深处藏了很多书,比如《救荒本草》啥的。那时他就有了一个梦想:将来当医生,救死扶伤。或者搞旅游农业开发,不要脸上灰扑扑。 鸿畅镇:美术委员。她太爷爷是超级富商。清朝乾隆年间,山陕巨商富贾47家租了她家的地面经营丝绸、钱庄、当铺,生意兴隆,取“鸿大畅流”之意,为她取名鸿畅。偷偷告诉你呦,鸿畅她老祖宗是“画圣”吴道子,她画画的手艺可是杠杠滴。据说她家附近的东、西高村,还是我国高氏的起源地哩。 梁北镇:文娱委员。他老太爷子很重视教育,还在家里立了个文峰塔,祈祷孩子们学业顺畅。梁北学习也不错,平时经常组织一些舞龙舞狮的文娱活动,经常被表扬。同时块头大,力气足,做事也利索。家族条件殷实,经济搞得不错。就最近是不太和谐,家里经常闹点小矛盾。 古城镇:职务无。三国时曹操在许昌住,命令司马懿在他家里屯兵,司马懿也不客气,占了很大地,筑了一座司马城。后人就叫她古城。现在古城家里看好农业发展,投资很大,兴建了红薯深加工工厂,能生产粉条、粉皮、粉芡,还有很多红薯制成的小零食。羊肉粉皮、火锅涮粉条、烤紫薯……我都要流口水了,哈哈。 火龙镇:考古委员。火龙兄弟比较热情,办啥事雷厉风行,喜欢历史,喜欢考古,他曾经在家里挖出了震惊世界的瓦店遗址——这直接证明着夏代曾经在这里建设过都城。火龙在考古之余还喜欢做点小手艺——做豆腐,他申请的“刘沟豆腐”品牌名扬周围县市,吃着劲道,口味微甜。 文殊镇:职务无。金代时,家里建了座文殊塔,她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呦。其老爹很重视教育,从小就让她读了很多书。文殊妹子戴着薄薄眼镜,很文静,短发清爽,是不少男生暗恋的知性美女。 方岗镇:文化委员。才子,风度翩翩。出身诗书之家,家里虽然有点偏远,但是绿化很好。老祖宗是明代大儒方孝孺,后代子孙文人辈出,如王棽林等。自身文字功底强,学习、生活一板一眼,很有规矩。 郭连乡:职务无。出身农业之家,但这几年城市拆迁到了他家门口,发展很快。老祖宗是三国大谋士郭嘉,可能沾染了祖宗的聪慧狡黠,郭连做事麻利,腿脚勤快,办什么都快一步。 鸠山乡:职务无。昔日的全国劳动模范。山里的孩子,昔日“土豪三人帮”之一。20世纪50年代家里因为治理荒山,轰动全国,被奉为典型。还因为这,在家里办了小学校,培训农业精英。前些年他因为贩煤发了财,有点张扬。这几年不行了,听说生活有点困难。但是家附近有座“大鸿寨”风景区,是当年黄帝大将大鸿练兵的地方,靠山吃山,风光好,山野菜、山鸡蛋也好吃。 朱阁乡:职务无。是个女同学,出生农家,很文静,衣着质朴,平时不爱出声,但是心里有主意。学习比较刻苦,希望自己能够早些出人头地,让家里过上更好生活。 苌庄乡:职务无。祖上名门,家里有一叠可厚的家谱,据说其祖宗是孔子的老师周敬王大夫苌弘。家住在山区,九里山可是非常的漂亮,跟鸠山同学的家“大鸿寨”并称“双子星座”。家附近有座后汉刘知远的帝陵,鬼气森森的,苌庄妹子小时候没少被吓哭。 张得乡:劳动委员。祖上牛逼,是西汉留侯张良。后来老祖宗修仙去了,儿孙卷入政治斗争,家道中落。听说家里有家训,不许再从政,老老实实耕几亩田、开心过日子就行。 小吕乡:职务无。个性彪悍,身上纹了还几条龙。老祖宗是商圣吕不韦,这货当年整天叼着烟在街上晃荡,不少在校外干一些拦路勒索的事儿,六扇门的人经常在他家门口晃悠。平时在寝室里端着啤酒瓶看球,动不动就要甩两个酒瓶子,赢了要摔,是庆祝;输了,更TM要摔。 范坡乡:职务无。比较老实的妹子,衣着简朴,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一般人不知道,其实她家里是烟草种植大户。假期归校时,老是给同学们分点家里的特产——红薯粉条,色泽黄亮,拉力足,柔软爽口,涮火锅实在太爽了。可是很少人知道,六斤红薯才出一斤粉条呦,可不便宜。 褚河乡:职务无。拆迁户。家里西临颍河,东挨许城。原本比较老实的农家孩子,踏实学习,虽然成绩不咋样。这几年忙着搞拆迁,手上戴了好几个金戒指,不咋学习了。祖上是魏晋名门,褚氏家族在当时影响很大,连续八百年,每一代都出省部级高官。褚河,褚河,取名源自褚氏+颍河。 磨街乡:职务无。当过省劳模。当年叱咤校园的“禹州土豪三人帮”之一。身子壮实,山区农民家庭出身,一学习就头疼。但是勤劳肯干,胆子大。早先比较质朴,后来挖煤赚了钱,有点咋咋呼呼。这几年偃旗息鼓了,但是条好汉,迟早翻身。 山货乡:统战委员。是位回族同学,个头不大,平时不爱出声,但是善于经商,尤其在饮食、食材、畜牧等方面很懂,有比较虔诚的宗教信仰。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