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继伟) 鳞次栉比的烟囱、古老的街道、敦实的大刘山,还有五彩幻化的钧瓷、悦耳动听的开片声,组成了神奇的千年古镇——神垕。 在千年薪火相传中,在泥与火、形与釉的循环变幻中,神垕早已成为中国陶瓷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个看一次就终生难忘的古镇,一个活着并迸发出勃勃生机的古镇。 散发着明清古韵的老街,小巷蜿蜒,曲径通幽。褪色的门楣和瓦片、墙上破旧的笼盔、散落在河底的碎瓷片,无不在述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钧瓷文化。 “一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古时的繁华,都遗留在了无人能破解的天然窑变里,积淀在烧瓷人虔诚的心灵中。千百年来落下的炉灰,铺就了神垕镇厚重的底蕴。多少次惊喜中掀开的笼盔,铸就了一道道蜿蜒的文化长墙。啊!神垕,你是先人蘸着火苗写就的古镇。 “南山煤,西山釉,北山瓷土处处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植被、气候,为神垕钧瓷的发祥创造了条件。从宋始到唐盛,瓷片、笼盔、煤渣等与钧瓷有关的元素,便自然而然地雕饰在古镇的各个角落。老屋、老墙,有很多是用烧瓷的笼盔砌的。一些开窑后有瑕疵的钧瓷,被随意地安放在墙头,烧瓷人家栽种各色小花的盆是钧瓷。养几尾小鱼,缸也是钧瓷,就连喂狗的碗、喂猪的盆也是钧瓷。不经意的一堵墙上,也镶满了钧瓷片。 老街上有一座古庙,叫伯灵翁庙,是神垕人的精神寄托,也是钧瓷文化的源头。此庙以供奉的窑神和两座花戏楼而闻名。其实,很多神垕人至今都弄不清楚,窑神到底是指一个叫“孙伯灵”的烧窑祖先,还是指字“伯灵”的历史人物孙滨。如同老百姓只知道玉皇大帝,却不知道他的全名是什么,只知道供奉“老天爷”就行了。心中有神,神则佑之。近年来,神垕的烧窑人自发组织起来,祭拜窑神。窑神是神垕的庇佑,钧瓷则是神垕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灵丹宝箓。 大概每一种珍宝,都伴随着一个凄美的传说。金火圣母,是一个为了帮助父亲烧出好钧瓷以应付皇差,而勇敢地跳入窑火以身祭炉的神奇女子。她以自己的性命和血气入瓷,最终烧成红艳晶莹的珍品,避免了全族受难。金火圣母和伯灵翁、司土大神一起,被神垕人永世供奉,成为人们心中恒久的神。 历史上的神垕,钟灵神秀,经历了四次皇封。单一个“垕”字,就有三四种来源与皇帝有关。很多人初见不认识这个字,因为这个字只为神垕地名独享,这是古人对这个钧瓷小镇的眷顾。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当年宋徽宗为了一件钧瓷龙柄执壶,先赐予公主又借故索回,君无戏言竟然抵不过对宝瓷的热爱。宋仁宗凭几假寐,梦见二龙戏珠而见钧瓷国宝。清代卢姓匠人矢志做好钧瓷,刻意仿古,竟能蒙过精明的古玩商的眼睛,获得“唯卢钧可与宋钧媲美”和“谨防卢钧”的评价…… 直到如今,每一件钧瓷,仍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传奇和故事。这些传奇和故事伴着无声落下的炉灰,伴着熊熊燃烧的窑火,伴着袅袅升起的轻烟,伴着垒砌成墙的笼盔,慢慢汇成一座古镇的容貌,博大安详,宠辱不惊,自信从容。 神垕人好客。神垕自古商贾云集,融通四海,热情好客是神垕人的天性。到了神垕,有酒,有肉,有钧瓷。酒是伴着神垕枚(划拳)滚烫而下荡气回肠的老酒,肉是肥而不腻骨子里透着香的卤肉。神垕人善饮,能猜枚,酒场文化极富地域特色。尤其是神垕人猜起枚来融眼力、指法、巧劲、快速反应为一体,或慢或快,或抢或等,眼耳口舌齐用,喊枚声此起彼伏,如同酒场上的秦腔,独树一帜。我的好友吕超峰写过一篇文章,叫《来到神垕不猜枚》,详细记述了神垕人划拳及劝酒的技巧。神垕人豪爽又不乏精明,诚挚中带着套路,让客人不由自主就醉了,醉倒在盛情难却中。 神垕多出大师。在神垕古镇,随随便便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钧瓷人”,都有可能跟外国元首或大使握过手,跟当红的明星合过影,或被冠以某名校客座教授之类的头衔。这些都不意外,这都源于钧瓷无穷的魅力。 神垕的钧瓷大师中,有代代传承下来的匠人世家,有自幼学习掌握钧瓷技巧的艺人,有工美或雕塑行业的设计精英,也有从藏家、爱好者跨界而来的奇才。英雄不问出处,能成功者,俱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即使浸淫几十年的“钧瓷人”,其中不乏兼有作家、诗人、画家、教师等身份者,各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各种艺术理念相互交织,构成了钧瓷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钧瓷是不少文人墨客的最爱,盖因其色彩斑斓,浑然天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充分的艺术创作空间。韩美林大师20世纪80年代就来到了禹州,他在这里带徒弟,并为古镇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如今,信步走进一家窑坊,美林马、美林鸡等具有鲜明韩美林风格的钧瓷作品随处可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曾有风水先生造访神垕后说,神垕镇主山低而应山高,这种风水主发外来人,所以外地人来神垕都能安家落户发大财。这种风水学的说辞,又何尝不是神垕人虚怀若谷、开怀迎宾、吸引外来投资者创业的一种智慧呢? 古老的神垕,人杰地灵,笑看风云窑变,千百年痴心未改,开拓前行。 现在的古镇,生机勃勃,恰如栉风沐雨的钧炉,今朝入窑一色,明天出窑万彩。 (主播:赵建) 关于作者:边继伟,汉,本科,中共党员,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禹州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禹州市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年左右接触摄影及社会新闻写作,后转向艺术品摄影及钧瓷文化创作。编撰《张敏藏钧》一书,被河南省图书馆收藏。 策划:王留庆 编审:郑乾元陈高磊本期编辑:徐洪涛 摄影:刘仁杰校对:赵建徐洪涛宋起中苏庆端 主播:赵建 弘扬传统文化,聚焦乡土文学! 如果您也感兴趣,欢迎来与我们一起写作! 喜欢文章
|